關鍵詞:核能 三里島核事故 福島核事故 紐約時報 公眾理解工程
摘要:和平利用核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但核能史上的每一次事故都會讓公眾對核電工程產生擔憂和恐慌。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已經經歷了多次不同級別的核能事故。其中,三里島事故被視為史上第一起核電站堆芯熔毀事故,而福島核事故則是距今最近的一次重大核電站原子能反應堆放射性物質泄露事故。兩起事故相距30余年,其間人類對核能的利用有所突破,全球各國核電站的建設開發(fā)也經歷了快速增長。以媒介框架理論為基礎,以《紐約時報》對三里島核事故和福島核事故的新聞報道為樣本進行內容分析,通過對比該報對兩起事故的報道框架差異,從公眾理解工程的視角,比較30年前后媒體對核電工程的話語建構變化,為公眾理解工程實踐提供參考與啟示。
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雜志要求:
{1}論文引文的出處或參閱的各種書刊資料,其文獻項目和要素須集中列在論文的文末。一律用[1]、[2]……標注。
{2}所有來稿均要求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品,拒絕一稿多投。嚴禁抄襲,一旦發(fā)現抄襲行為,本社將嚴肅處理。
{3}參考文獻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獻應與文內相對應。
{4}標題層次標題層次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碼,標題層次劃分一般不超過4級。一級標題為1,二級標題為1.1,三級標題為1.1.1,四級標題為1.1.1.1。
{5}來稿請注明作者工作單位、姓名、電話、地址,以便聯(lián)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