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硫化氫 肝硬化 膠原蛋白
摘要:目的觀察硫化氫(H2s)對肝硬化膠原蛋白形成的影響,探明其在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復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選取Wistar大鼠20只,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正常對照組6只、肝硬化遭模組(造模組)7只和肝硬化造模并加硫化氫鈉(NaHS)組(觀察組)7只,對觀察組進行腹腔注射NaHS1.4gmol/kg,2次/d。4周后,取造模大鼠肝組織行胱硫醚.弘裂解酶(csE)w蕊把m印跡檢測和羥脯氨酸測定及H2s檢測,分析嶼s與羥脯氨酸的相關性。結果經過4周造模,造模組和觀察組均有1只大鼠死亡。肝臟病理表現(xiàn)為造模組肝小葉破壞,假小葉形成,而觀察組肝硬化程度較造模組輕。與正常對理相比,造模組肝硬化形成后,肝臟內源性H2s含量明顯減少,兩組的H2S含量分別為(344.544-33.19)和(166.11±50.54)tmaol/L(t=4.366,P〈0.01),肝臟羥脯氨酸含量明顯升高,分別為(0.254-0.12)和(2.111-0.86)mg/s(t=5,018,P〈0.01);與觀察組比較,造模組肝臟H2s含量明顯增加,分別為(306.974-36.08)和(166.114-50.54)tmaol/L(t=4.297,P〈0.01);羥脯氨酸明顯減少,分別為(1.034-O.41)和(2.114-0.86)mg/g(t=4.874,P〈0.01)。肝硬化過程中CSE含量逐漸降低,但觀察組肝臟CASE表達卻明顯增加,表達水平與正常對照組相似。結論HeS在肝硬化形成過程中,能抑制肝臟膠原蛋白的合成,具有負向調整肝硬化進展的作用。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要求:
{1}來稿必須為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其他書籍、報刊、網站等媒體以整體或部分的形式公開發(fā)表。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應注明專投本刊,堅決反對抄襲、剽竊等一切學術不端行為。
{2}題名應易于認讀,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詞、其他語言、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等。
{3}注釋:解釋題名、作者及某些內容,均可使用注釋。能在文章內用括號注釋的,盡量不單獨列出;不隨文列出的注釋,標注符號應注在需要注釋的詞、詞組或語句的右上角,用①,②,③……表示,并于文后依次列出。
{4}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表置于文末,其排列順序以正文出現(xiàn)的先后為準,文內用方括號按先后順序標注,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
{5}作者姓名、單位、學歷、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聯(lián)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