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s id="x4lik"><u id="x4lik"></u></s>

      <strong id="x4lik"><u id="x4lik"></u></strong>

      英文科學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2-03 11:41: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文科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英文科學論文

      篇1

      要先讓學生掌握好語音知識,這是基礎中的基礎。梁儀在認為,“語音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英語語音是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重點,在第二學期的期末階段,全班應該有超過90%的學生能夠將48個國際音標正確地讀出來,而且還能夠做到根據音標讀準單詞,還能根據所聽到的讀音來寫出較為簡單的詞匯。在課堂教學中要有計劃地落實語音教學:學26個字母時,教師可以先從歸納字母讀音入手,能夠將字母以及音標明確地區(qū)別開來,而且還要講授部分比較簡單的發(fā)音要領;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解單詞的音標,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開音節(jié)、閉音節(jié),分清輔音以及元音,能夠準確地朗讀長元音以及短元音;而且還要盡可能地運用單元綜合技能訓練課,最大限度地配合教材的單元語音練習任務,有步驟地學習相關的語音、語調內容,例如,重讀、連讀、濁化以及字母組合和失去爆破等。從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來看,在“Isthisyourpencil?”這個語音教學片段中,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是辨別元音音素[i藜]以及[e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如下操作:首先教師講解雙元音[i藜]以及[e藜]的發(fā)音方式,然而開始相應的聽辨音訓練。它要求學生能夠聽辨音標,而且教師也要向學生朗讀以下成對出現的單詞: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然后讓學生能夠清楚地分辨出所聽到的元音,可以按照下面步驟進行T:hair;Ss:[e藜];T:hear;Ss:[i藜];然后讓學生聽辨單詞,教師要隨機地朗讀以下的詞匯: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而且還要讓學生能夠根據所聽的內容圈畫出教師所朗讀的單詞。在此基礎上,要開展相應的口頭訓練。要求學生熟練朗讀下面的句子:(1)Dear,IhavetwoearsandIcanhearyou.(2)Pleasedrinkthebeeronthechair.Let’scheers!(3)Dareyoucutyourhairintheair?

      2.善于復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我們要在將記憶內容遺忘之前,盡可能早地、有規(guī)律地進行復習以及運用。教師和學生可以聽、讀,也可以寫,還可以說出來,這樣不斷重復以及運用,就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單詞。例如,學生在學習單詞apple時,可以說,Applemobilephone,也可以假想吃蘋果時想起apple,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授俗語,“One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這樣以來,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想起了現代科技,還學到了如何養(yǎng)生。

      3.語境學習法

      在運用語境學習法開展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有清楚的理解與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能夠熟練地創(chuàng)設多種語境,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借助不同的句式或前后文學習單詞提供較好的語言氛圍。例如,教師在講到新單詞water時,可以拿來水瓶澆花、也可以喝水等,這些場景都是學生們很熟悉的。教師要及時地向學生展示下列句子(1)Iwanttodrinksomewater(.2)Imustwaterthemeveryday.學生從這兩句話中就能夠大體上把握?。?)句中的water含義是可以喝的水,(2)句指的是動作“澆水”。在這種語境下,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water一詞的用法以及詞性。

      4.開展實物、圖片、游戲教學

      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他們更能夠接受實物以及圖片。那么,運用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更為豐富、生動、形象、直觀以及立體的詞匯,學生也會牢記這些單詞。從初中英語來看,絕大部分名詞以及動詞都是用來表示非常詳細、具體的時間、人物、地點、事物以及動作,如watch,clothes,cup,smile,jump,run等。這些單詞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運用場景、實物或多媒體等豐富多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刺激了學生的諸多感官來感知詞匯,從而加深對詞匯的印象。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搜索、選取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素材。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瀏覽當地影院首頁的相關內容,學會talkshow,soapopera,sportsshow,sitcom,gameshow等詞語,這樣不僅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較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5.教授構詞法知識

      初中階段很多英語詞匯的構成和含義有著較強的規(guī)律性。因此,如果教師能夠向學生教授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就能夠很好地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在猜測詞義方面的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詞匯學習時的自信。比如,可以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單詞health來推斷出healthy、unhealthy的含義,也可以根據teacher推測出teach、teaching等派生詞的含義;利用非常熟悉的meeting與room,class與room,讓學生推斷出meeting-room以及classroom的含義等,這都能夠很好地讓學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相關詞匯。

      6.讓學生自由交流

      從英語學科來看,它屬于語言學科,不僅要聽讀、寫譯,而且最重要的是說,也就是交際。交際是語言學習最為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人教版教材仍然堅持了“交際教學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Freetalk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出一些生詞。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9Howwasyourweekend?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詢問學生:“Didyouplaysportslastweekend?”“Whatdidyoudolastweekend?”“Whatdidshedolastweek-end?”學生往往就會脫口而出一些詞組,例如visitaperson,gotothebeach,stayathome,dosomereading,studyforatest,playbasketball,cleanherroom等。通過此過程,就能夠很好地引導出本節(jié)課的一些生詞,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在自由交流中學會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篇2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學學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往往是非英語專業(yè)。這些學生僅僅通過兩年的課程完成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而且教學模式僵硬,沒有脫離中學模式,其教學的內容集中于單詞、句子講解、語法等方面,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對大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的新生來說,大學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學課程在內,但是當他們接觸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時候發(fā)現教學模式和中學時期幾乎相同,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形式仍然是基于課本之內的,并沒有和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相結合,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沒有興趣,從而不能夠促使其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英語。同時大多數的學生在學學英語的時候也容易走入誤區(qū),簡單的認為在大學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一點單詞,畢業(yè)生走入這樣誤區(qū)的根本原因在于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再者剛開始很多的學生對于英語抱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冗長和繁瑣,使得學生逐漸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任務中的開展。所以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微課式的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成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和開展的一大重要途徑。

      三、微課教學對大學英語的促進作用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大學老師都會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微課教學模式也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學生產生了對大學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嘗試利于微課教學的模式來開展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筆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資料之后認為,微課教學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從微課教學的本身特點來分析其促進作用。首先,“微”“小”成為微課教學模式特點之一,對于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個語法時,從上到下所有的相關內容集中在一節(jié)課上,對某個語法點進行長篇大論,微課教學則是集中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且細小的問題來進行著重的講解,將語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微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也就解決了學生接受英語教學過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也是微課教學的模式特點之一。微課教學素材的選取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廣泛,其教學內容相對集中。這樣的模式對于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的開展也是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由于教學素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更加貼近生活和時事政治的素材,這樣也就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素材和課程單一性的問題。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的接受體,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專門性的學習。同時學生接觸到更多貼近生活和社會的話題,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畢業(y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角色。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話題,這種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也解決了學生對于傳統大學英語缺乏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在微課模式下相互探討研究某一個問題,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最后,“務實”也是微課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微課教學的選題不會按照課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脈絡進行選題,它的選題范圍更加活絡,而且更加注重對于當前社會需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選擇,其模式相對來講更加務實,更加貼近學校、教師和當代的教學內容。微課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是社會需要的,如果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都會大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在實踐中解決是微課教學的主導思想。所以微課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學和實踐活動相分離,它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提高了學生在大學英語開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學生的經驗也隨著大量的實踐活動不斷的得到提高,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獨有的特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學學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大學英語在學生群體中的開展。

      篇3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對于中學生來講,雖然不陌生,但是學習起來也感乏味,特別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更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完全顛覆以黑板為主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真實的生活場景,這樣能激發(fā)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英語的好壞不能局限于考試成績,而更加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會話情景,使學生能聽到正宗、流利的英語,在課件中設計了動態(tài)圖畫、優(yōu)美的聲音以及鮮艷的色彩,這樣都能帶給學生真實的感受,將學生說的欲望激發(fā)出來,然后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充分運用現有的知識進行對話。例如:學習Whereisthepostoffice?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靜止的插圖以立體圖的方式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出現兩個小朋友進行對話:A:Isthereabanknearhere?B:Yes,thereis.It’sonthecenterstreet.A:Where’sthepostoffice/hospital/super-market?B:It′s.....利用多媒體將這兩組對話放完之后,讓學生與同桌進行模擬對話,一問一答。面對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學生在這些氛圍中愿意說,主動說。與枯燥的文字講解課堂模式來對比,學生興趣激昂,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利用游戲教學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從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游戲推出依然是他們非常熱衷的活動,并且通過游戲來活躍活動氣氛,提升課堂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小游戲能將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實際開展中,英語教師在設置小游戲時要細心,要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學習。應該選擇怎么樣的小游戲呢?小游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實質性的標準來評判。教師應該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設計符合本班學生口味的游戲。當然,征求學生意見,也能幫助我們找到非常有趣的小游戲。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下面兩種游戲對教學相當有效。詞匯比賽游戲詞匯比賽當然是讓學生對已經掌握的詞匯進行各種運用的比賽。詞匯比賽也有各種各樣的開展形式。例如:接龍游戲、詞類分類比賽等等。接龍游戲,先讓一位A同學講出一個單詞,如American。B同學當然應該以“n”作為將要講出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如nose,接下來的C同學可以說eat,只要是以“t”開頭的單詞就行,這樣依次接下去。這個游戲重在詞類積累與反應速度,當然要有時間限制,若是在10秒內,沒有接出下個單詞就失敗了。這個游戲看似簡單,但是用于推動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效率來說,非常實用。另外,詞意分類。教師隨機請出幾名學生,然后給出某個范圍,例如:讓學生寫出關于水果的詞匯,能寫多少就是多少,最后當然是最多的學生取得勝利,有助于學生分類記憶。水果當然是:apple-蘋果,orange-橘子,pear-梨子等等,同學們寫完這些比較熱門的水果詞匯以后,教師應該在進一步進行擴展,補充一些:如mango-芒果,morello-黑櫻桃,longan-龍眼等等。劇情表演游戲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掌握一定的英語應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的對話。劇情表演,倡導以生為本,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由發(fā)揮。鼓勵他們自編、自導、自演、自娛。以英語作為語言來表演,沒有題材的情況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來進行修改出新的劇情進行表演。例如:學習“Iwanttobeanactor”相關知識后,引導學生以這個為話題,自由想象劇情進行組織,然后利用英語與所學知識表達出來。這樣的方式不同于教師讀出來的方式,不僅有趣,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研究課題,更是我們全體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提升的手段很多,關鍵還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抓住問題的本質,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篇4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大學英語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大學英語課程基本分為基礎英語課程(包括綜合英語、聽力、口語、閱讀等課程)以及專業(yè)英語課程,即跟學生所學專業(yè)相關的英語,如經貿英語、會計英語、管理英語等。而英語文學課不論在學生一二年級的基礎階段,還是在三四年級的提高階段都沒有作為獨立的課程出現過。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英語教師覺得英語文學語言程度要求較高,英語專業(yè)學生上該課程尚嫌吃力,更別提英語水平差得多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了。另一方面,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文學無用論盛行,用人單位瞄準所謂的“實用型”人才,文學課難免遭受學生的冷遇。難道文學課真的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教學毫無益處嗎?本文試圖從英語文學課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具體實踐來闡釋這一問題。

      一、文學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回溯英語教學和文學的發(fā)展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過去尤其是20世紀之前,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學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提供語言的形式,另一面則提供語言的內容。例如,為英語學習者提供巨大幫助的牛津英語大詞典就大量使用了文學作品里的引文作為例句解釋單詞。而我國解放前的學生英語學習材料主要來源于英語文學作品。但20世紀以來,不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學界都認為文學在語言學習的作用正在減弱。許多研究者如JohnPovey,RuthSpack等就認為文學是不實際的,應該從英語學習者的課程表里剔除。但我們認為,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英語是語言工具,閱讀文學作品并不會成為他們提高專業(yè)水平的障礙,相反文學對人生、社會及世界的微妙表現以及文學語言的精巧優(yōu)美能鍛煉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同時,文學主要表現的是人類的生存境遇和情感,它能使我們有可能體驗他人的生活,理解他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使第二語言的交流更順暢”。正如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中載教授在2006英國文學學會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指出的:“英美文學課程在語言、文化學習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語文學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水平,人文素質,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毕旅嫖覀儗⒕唧w介紹文學課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實踐情況。

      二、文學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英語文學選讀課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從2003年開始,為了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以及人文素養(yǎng)而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在開設文學課之前,相關教師調研了文學課在本校和國內其他高校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和學生反饋情況。我們發(fā)現,英語文學課在各高校都面臨著困境與不足。大多數院校強調培養(yǎng)學生實用性的語言交流和具體的實踐能力,英語文學課程的課時量和內容被大大壓縮。同時,文學課因為教學方法單一,內容枯燥而不太受學生歡迎。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英語文學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都作了相應調整,以滿足新世紀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1.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

      英語文學選讀課是根據國家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的規(guī)定,為非英語專業(yè)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的為期一學期的選修課。選擇在三年級開課是因為我校三年級學生大多數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我們認為,在此階段開設文學課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也符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它能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學、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同時,該課程還希望幫助學生較流利地運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后者是我們課程教學的重點。

      2.教學內容

      在一些學校的英語文學課中,往往在講文學作品的同時也講文學史,這樣的效果并不太好。因為我們面向的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所以,我們放棄了專業(yè)性很強的文學史,主要以作品選讀為教學內容。在選擇課本時,考慮到學生的非英語專業(yè)背景和實際英語水平以及課時長度,我們并沒有找到合適的課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學生水平和興趣的情況下,授課教師自己編寫了《英語文學選讀》講義。教材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文學課本以時間或文學流派為線索編寫,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學生生活相關的主題,如selfidentity,spiritualgrowth,love,family,socialchanges等。每篇作品開始部分有作者簡介,文本中附有生詞解釋,文本后有三類思考題,分為理解、闡釋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單元結束前還有文學術語介紹。當然,為了讓學生擴大文學的知識面,我們也選了一些著名戲劇或長篇小說的片斷,但數量不多。對長篇的文學作品,我們主要列出了閱讀書目,希望學生課后閱讀。此外,我們在選擇作品時雖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為主,也兼選了世界其他國家,如俄國、德國、尼日利亞、沙特等國的英語翻譯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橫向比較中引發(fā)較深入的思考。同時,我們還特意選擇了一些中國作家與各個主題相關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別國文化的同時,通過對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國文化,激發(fā)批評性思維。3.教學方法

      我們認為傳統文學課之所以讓人感覺枯燥乏味是因為教師通常采取“滿堂灌”的“一言堂”式授課方式。為此,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于實踐中學習的教學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大膽創(chuàng)造。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啟發(fā)激勵教學法。在每篇文學作品后都設計有由淺入深,從內容理解到主題探討等各種問題。在教學中提倡個性的發(fā)展,注意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分散性思維,就各類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僅僅聽教師的講解或名家權威的解讀。因為如果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所謂“正確”的觀點,不會自主思考的話,久而久之思想就會僵化,更別提創(chuàng)造性了。同時,因為學生的思維不受教師固有思路或權威的局限,他們也有更大的表達空間,覺得有話可說。

      (2)小組討論教學法。學生在表達自己思想的同時,也要求和同學交流。通常我們會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有一句英語諺語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下,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分析文學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發(fā)現自己沒有想到過的新思路、新見解,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3)實踐活動教學法。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文學實踐活動,例如,文學創(chuàng)作、戲劇表演等,使原本枯燥、遙不可及的文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貼近生活,使純知識、純文本的課程成為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課程。比如,詩歌創(chuàng)作讓學生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地用英語表現生活,表達思想。這不僅符合年輕人渴望表現個性的愿望,增強其自信心,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以便更好地表現自我。

      (4)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資源的運用使文學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比如,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而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學的巨大魅力,上課的積極性會更高。再如,每個單元我們都會精選一些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名畫,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可引導他們借助不同的藝術形式對同一主題進行思考。

      三、結語

      通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我校的英語文學選讀課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和人文素質。這門課自開設以來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在由學生打分的課堂教學評估中,這門課的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而每年由學生組織參與的英語戲劇大賽更成為他們的節(jié)日,空前地激發(fā)了學習英語的熱情。文學課的作用不僅體現在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更體現在它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從事跨國合作工作的畢業(yè)生的反饋也表示,文學課的訓練使他們能很快理解跨國合作對象的風俗習慣和心理傾向,有助于領會對方的意圖,從而更好地推動合作。這一特點成為他們和其他院校學生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勢。其實國外的英語教育者也漸漸認識到文學在ESL/EFL教學中的重要,文學課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課堂上。總之,我們的探索和實踐證明,文學課不僅能在大學英語課中開展,而且還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希望我們的實踐能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參考文獻:

      [1]Bay-Petersen,Ole."OntheLanguage-LiteratureRift,andtheCaseforUsingLiteratureinLanguageClasses."[J].Papersfrom

      theSeventhConferenceonEnglishTeachingandLearningintheRepublicofChina,May1991:29-45.

      篇5

      Guessing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神奇的吸引力,這一游戲對于復習、鞏固單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文具這一單元,課前我把所有學過的文具收到一書包中,課堂上我讓一生上前逐一取出文具,放到身后問:“What''''sthis?”然后讓其他學生猜:“Isitapencil?”如猜中,全體學生說:“Yes,itisapencil.”猜中的學生可換下,自己出迷讓別人猜。如此反復,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在反復猜的活動中,學生自然記住了單詞。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令全體學生把手放到背后,教師拿出eraserpencilsharpener......等實物,一件一件給他們看,這是eraser,這是ruler等等。再令他們全體閉眼,拿出一種物品,送到任何一學生手中,然后問:“Whohasaruler?”由學生猜,沒有的學生猜“Johnhasaruler.”或者“Maryhasaruler.”等等。如果John手里有一尺子,他就站起來說“Yes,Ihavearuler.”如果他沒有也立即回答:“No,Ihavenoruler.”教師也可以同時對學生說:“DoesJohnhasaruler?”他們回答:“Yes,hehasaruler.”教師可用多種方法變更問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二、合理利用角色游戲,增強學生主動性。

      篇6

      如打破應用文傳統的分類教學,把教學任務分成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生活基礎模塊”,即面向校園的常用事務文書、條據類文書、日常文書、科技文書。

      二、教學組織形式多采用小組學習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教學任務,師生按一定要求組織的活動結構,是師生間的相互關系和合作形式,因此也稱為教學的社會形式。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正面課堂教學、獨立學習、雙人學習和小組學習。如何在《應用寫作》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采用小組教學,以上述第一個模塊“生活基礎模塊”當中的一項具體教學任務為例———“招聘啟事”—“求職信”—“計劃”。1.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把學生分為ABC組,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方向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采用頭腦風暴法,讓A組學生設想三年后所學的這個領域或所要從事的行業(yè)會有何發(fā)展,這個領域又有什么樣的人才需求。根據分析與討論,讓A組學生著手試寫“招聘啟事”。然后讓B組學生根據A組學生的“招聘啟事”寫相應的“求職信”。最后讓C組同學把A組同學完成的“招聘啟事”和B組同學完成的“求職信”結合起來分析要想順利過渡為“職場人”應在大學期間學習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并依此寫《大學三年計劃書》。2.角色討論。現場模擬企業(yè)招聘,A組扮演招聘方,B組扮演應聘方。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從企業(yè)用人角度評述“招聘啟事”,從自身角度評述“求職信”。3.明確理論。由老師梳理并提出“招聘啟事”、“求職信”和“計劃”寫作的理論知識點,并指出三組學生在具體寫作過程出現的問題。4.小組討論。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內成員團結協作,充分進行分析討論,盡可能多地提出修改意見。5.小組點評。組內成員互相傳閱、點評,個體進行初改。6.全班點評。引導學生點評各小組優(yōu)秀習作,進行第二次修改。7.歸納總結,完善習作。由教師歸納“招聘啟事、求職信、計劃”的寫作基本理論和寫作技巧。

      篇7

      二、需求分析在課程設置中的必要性

      束定芳等總結需求分析對我國外語學習的重要作用是:(1)為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設立外語課程提供依據;(2)為外語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提供依據;(3)為外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4)為現有外語課程的檢查和評估提供參考。需求分析是課程設置的關鍵步驟和重要理論依據。課程設置是學校根據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在一定的教育觀和課程觀指導下,進行課程開發(fā)及選擇的一系列活動。張紹翔(2001:53-55)、吳也顯(2009:2)、Schube(1989:17-18)等認為課程設置是學校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由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一系列有計劃的活動,且受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和課程價值觀決定和制約。課程設置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要體現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又要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奠定基礎,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方式。需求分析對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也具有重要意義。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和某一專業(yè)知識水平與他們預期要達到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通過需求分析,教師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課程最終達到的目標,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需求分析指導下的醫(yī)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探索

      (一)對用人單位目標情景分析——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專門用途英語與學生今后的實際工作和職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有重要影響。醫(yī)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不僅要體現英語的培養(yǎng)目標,還要體現該專業(yè)的復合型、應用型特色。以素質教育和突出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培養(yǎng)具有較強英語交際能力和醫(yī)學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醫(yī)學英語人才。

      (二)對學生的需求分析——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需求分析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需求分析特別是學習需求分析能夠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條件、學習者知識、學習者技能和策略及學習動機等,并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目的,使他們最大可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調動起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學生學習需求分析,重新設置大學醫(yī)學英語課程,在二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的基礎上,第三學期開設“醫(yī)學英語術語學”和“醫(yī)學英語閱讀”兩門課程,第四學期開設“醫(yī)學英語視聽說”、“醫(yī)學英語翻譯”和“實用醫(yī)學英 語寫作”等課程,強化從事目標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專業(yè)知識。

      (三)對課堂教學需求分析——突出能力訓練,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行動過程,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課堂教學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提供更多關于學習者和課堂環(huán)境的相關信息,包括學習者感到目前缺乏的能力,學習者喜歡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者對課堂教學所有因素的感知及滿意度等。通過需求分析,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認知,實現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轉變,如增加課堂討論和互動交流,精講多練,小班授課,團隊學習等。在課堂上進行醫(yī)學語境英語下的實用英語訓練,突出專業(yè)英語特色,提高學生目標場景下的應用能力。

      篇8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師注意到了教學評價在課程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并開始了相關研究,隨之而來的要求改革我國現行教學評價體系的呼聲也日漸增多。而我校目前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又如何呢?筆者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存在重知輕能的傾向,因而其主要的評價方式為終結性評價,即采用考試、考核、測驗等一次性檢驗方式,以成績高低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學質量,考試等同于評價。我校也不例外,雖然有時也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但所占比重不大,一般不會超過總分的20%,且只是在每學年的最后一次評定學生成績時才會予以考慮。終結性評價方式雖然有著易于量化的優(yōu)點,但在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它給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

      1.造成嚴重的應試教育現象。由于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終結性評價方式無疑過分強化了分數的作用。學校行政部門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將英語等級考試與學生獲得畢業(yè)證書掛鉤。這種方式不可否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它所導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整個校園形成一種片面追求分數的現象,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只為考試過關,順利畢業(yè)。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真正意義為人所忽略。

      2.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長期、過多地依賴終結性評價,以考試為唯一手段,不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表現的評價,忽視成績后面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和努力程度,成績決定一切,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很容易產生焦慮或者悲觀、失望的情緒,有的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消極情緒極易使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缺失,因而容易出現越學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現象。

      3.傷害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熱情。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許多專家和學者及一線老師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目前仍沿用舊的評價體系,這種忽視非智力因素而以單純的分數來決定學生優(yōu)劣的標準無法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無法有效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它極大地挫傷和遏制了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改革與探索的積極性。

      4.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F代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yǎng)獨立的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即自主性學習者。只看重學習結果不重視學習過程的終結性評價使得學生完全處在被動局面,只有當課程結束時才能以考試成績這種唯一的評判方式來確定自己學習的成敗,而此時再想采取措施改進學習已為時過晚,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法幫助其成為自我監(jiān)控、自我激勵、不斷進步的自主學習者,不能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5.有違公平原則。我校的部隊生和地方生在招收渠道和英語基礎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卻使用同一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即學期末的考試且采用同樣的試題和及格線一錘定音。雖然部隊生在入學初始比地方生多開設了20學時的預備級課程,但這短短的20節(jié)課怎能補上幾年的英語學習差異?這種一刀切的評價方式不但無法給學生一個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且還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及實際需求,人為地加大了學生學習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造成英語學習情感障礙,不利于英語學習。

      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機制的評價內容和方式直接限定了大學英語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方向,而原有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因此教育部最近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出“教學評估分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即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應改進現行的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考試制度,增加形成性評價的內容。

      二、形成性評價理論和實踐

      形成性評價又稱為過程性評價,是在某一項教學計劃、方案或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為使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改善教學進程,提高教育質量。形成性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其學習過程,試圖通過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來改善學習結果,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價的監(jiān)控者。及時準確的反饋信息,一方面,能幫助學生迅速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探尋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還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細致、深入地分析總結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這種評價方式使得大學英語學習者不再盲從于各種考試,而是將接受知識與運用實際、提高效率結合起來。由于強調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個體的發(fā)展,有研究表明,如果使用得當,形成性評價方式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收獲,對原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幫助更為明顯。它從認知、情感、交際、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成為策略型的學習者。因而為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改革我校現行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

      鑒于我校目前的情況,筆者建議改革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為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體系。同時,為了不過多加重師生的負擔,要盡可能地使其在操作中簡便易行。具體實施方式建議如下。

      1.設計問卷調查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通過調查學生英語學習的歷史、現況及存在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師的教學方案,調整教學步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在操作中,我們要改變以往考分決定一切的評價方式,通過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評價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其中終結性評價主要由期末考試的分數決定,而形成性評價則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評價,它不但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即學生、同伴及教師三者均參與評價),而且注重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涉及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課堂表現、課外活動、書面作業(yè)、學習效果、口語測試、平時測驗和小組競賽等課內外學習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主觀的因素。

      3.實施量化評估,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計每個階段學生應達到的標準,并給出具體參數以供量化評分。比如,可以根據教學大綱以單元為單位制定評估表,列出期望達到的能力目標,分為“自評”、“同學評”和“老師評”欄,評價內容可包括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學習結果和學習中的長處及不足等。通過這種循環(huán)促進的有機評價體系,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正確、有效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并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4.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增強教學針對性??梢韵到y收集一段時期內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全部資料,如作業(yè)、聽寫、小論文、錄音帶等,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程度、進步軌跡及取得的成就。教師通過對檔案袋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5.實行試卷難度自主選擇,期末綜合評定成績。期末成績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量化評估結果給出綜合評定、建議,學期總評成績=期末考試50%+平時評價(即形成性評價)50%。期末試卷可按照試題難易程度而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且賦予不同的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擇相應難度等級的試卷,修得不同學分。這樣,就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挑戰(zhàn),從而避免地方生“吃老本”不思進取而部隊生即便怎樣努力也難追上的局面。

      四、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形成性評價有著諸多傳統評價方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應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1.角色意識轉換的問題。教、學雙方都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新的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是課堂活動的主宰者,而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監(jiān)控者;學生才是學習與評價的主體,要真正使學生參與學習與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從而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自我監(jiān)控,提高學習效果。

      2.評價信度的問題。形成性評價在實施中可能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評價標準的不一致。不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可能相差很大,學生自評和互評時所采用的標準也可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位教師在不同時間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評價性因素(如學生的性別、外貌、人際關系、與教師的關系親疏等)而判斷標準不一。因此,在形成性評價中應注重把握評價標準的科學性、一致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時還應加強對評價信度的研究。

      3.評價過程耗時費力。形成性評價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法和學生,并且對每一位學生都要提供及時、準確的指導和反饋,同時還要及時調整教學,以保證教學質量,因而整個過程十分耗時費力。由于我校英語教學基本都是大班授課,班級人數眾多,授課任務繁重,教師有時難免力不從心,對學生評價不足,反饋不及時。因此,教師應當正確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計形成性評價方案時要注意遵循簡便可行的原則,盡量不加重師生的負擔。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作為教學評價手段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教學中應當有效地將二者結合起來,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還應加強對評價體系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使評價逐步做到指標全面化,標準科學化,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和結果人性化,從而真正發(fā)揮評價應有的作用,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林蕓,宋艷萍.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06,(9).

      篇9

      因為中職學生接受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太長,接觸的的詞匯量少,掌握的詞匯量更是少之又少,能運用的單詞也就少。即使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沒有大量的詞匯量作為基礎,根本沒有辦法較為流利的將口語表達出來。學生會覺得自己不但表達不出來流利口語,還會受到別人的嘲笑,一點好處沒有,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說英語,從而徹底對口語失去興趣。我們可以看出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口語訓練的困難和阻力是相當大的。

      (二)對口語交際訓練存在著心里障礙,害怕被他人否定

      將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和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作比較,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困難側重于寫作練習,而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側重于口語訓練。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我們發(fā)現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存在著好“面子”的心里障礙,中國的學生非??释凰丝隙?,怕同學的嘲笑、怕老師的批評。這種心里障礙導致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時焦躁不安,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思維和順利表達。

      (三)缺乏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

      “杰斯伯森(Jesperson)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痹谟⒄Z口語交際能力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學活動受地域條件、歷史條件、文化條件的影響,我國是一個以漢語言為母語的國家,在這樣的語言背景下學習外語,平常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學校的英語教學課程也有限,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在課外也根本沒有復興鞏固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對口語交際訓練設計的不科學合理的缺陷,課堂上的口語交際訓練大多是教師在主導,根本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教學中來,教師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造成課堂缺少學生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這樣的英語口語訓練環(huán)境,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四)缺乏進行口語訓練的興趣

      中職學生在之前雖然有學習過英語,但是英語的基礎薄弱,英語對他們而言可以說是一門比較陌生的語言。初中學生易對英語產生障礙心理,主要體現在老師在課堂上抽查他們回答問題時,出現幾次錯誤回答以后,就會覺得英語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而阻礙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不想記單詞,一聽到“聽寫”就感到恐懼;更不愿自己私下朗讀背記課文,覺得這是一件煩人的差事。久而久之,他們的“欠債”越來越多。結果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英語課本就如同看到“天書”一樣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學生他們寧愿在考試中被罰,也不愿意在平時多下點功夫看單詞和文章。這些都充分的表明學生普遍不喜歡學英語,更畏懼開口說英語。

      二、 提高中專學生日常英語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輔導教學

      交際能力是一個多維的,關于語言知識及其運用的能力。其核心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信息技術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言語交際的主要陣地。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通過網絡傳遞和傳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息源。由信息源激起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欲望,從而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在語言實踐中融入了情感交流。通過網絡,可以向能力、層次不同學生發(fā)送不同的文件(信息內容不同)。學生在不同信息源的促動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相關要了解信息產生了的強烈交際欲望,從而形成了濃厚的交際氛圍以供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際。這樣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二)加強口語發(fā)音訓練

      要讓學生重視發(fā)音的練習,發(fā)好每一個音標,讀準每一個單詞。同時還要加強聽音、辨音的訓練,讓學生們了解音素的特征,掌握連貫語流中音的變化。還要讓學生們學習并掌握重讀,停頓以及語調的有關知識。要糾正學生的發(fā)音,教師要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不能只是播放完聽力材料就了事。

      篇10

      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英語課堂紀律是指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則規(guī)范教師與學生的行為,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適當的約束控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由于英語課堂提倡教師給學生以更多的說話機會,加之中學生本來就比較活躍好動,一些英語教師因為缺乏心理準備或者課堂管理經驗不足,往往會導致教學活動沒有辦法順利進行。也有一些教師因為擔心學生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而過分重視課堂紀律,于是采取高壓政策,制定嚴格的制度來約束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把制度當成了一種威脅,從心底里抵觸英語課堂,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說,課堂上對學生行為放任不管不行,控制得太死也不行。教師只有相信學生,熱愛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主與自由,和學生一起制定課堂教學規(guī)范,并和學生一起遵守,學生才會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積極地配合好課堂教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創(chuàng)設許多情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的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英語課堂管理要樹立以英語控制課堂的理念。有些英語教師常常習慣把英語翻譯成漢語,導致英語課上漢語用的比英語還多。教師要盡可能地用英語解釋英語。例如,針對許多學生帶手機的現象,讓學生分組討論在把手機帶進校園里便利與弊端,然后讓學生用英語來分組展開辯論。因為學生對手機這一話題非常熟悉,所以就能熱情參與,課堂氣氛非?;钴S。教師在課堂上的用英語提問,學生與老師用英語進行對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英語環(huán)境,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紀律管理師多用英語,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三、創(chuàng)造最佳的課堂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給教學活動提供物質保證。課堂環(huán)境的舒適與合理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缺乏是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因素。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去改變不利的環(huán)境因素,為學生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充分教利用教室的各個空間,發(fā)揮教室的最大功效。例如,在教室四周粘貼英文諺語和名人名言,如“Wherethereiswill,thereisaway.Nopains,nogains.Practicemakesperfect.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勤奮努力學習,要敢于探索,不怕失敗。在教室內設立英語角,放上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語書刊雜志;組織學生收集英語的說明書、圖片、宣傳資料等等。這樣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英語,感受到英語在我們生活當中,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情感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