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云母 黑鎢礦 熱液充填 水巖反應 松樹崗
摘要: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的成分演化蘊含了熱液成礦過程的詳細信息。本文基于巖相學觀察,從云母和黑鎢礦著手,利用電子探針和LA-ICP-MS分析技術,對贛東北松樹崗Ta-Nb-W-Sn礦床的淺部熱液成礦過程開展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松樹崗礦床淺部的鎢錫礦體的石英脈,從早到晚,由深至淺,可以劃分為黑鎢礦石英脈、錫石石英脈、硫化物石英脈和貧礦石英脈。4類石英脈中都含有早期的鐵鋰云母和晚期的白云母與鐵的氧化物集合體,深部早期脈中的云母以鐵鋰云母為主,而淺部晚期脈中的云母以白云母為主。與早期鐵鋰云母相比,晚期白云母具有明顯較低的Ti、Na、Rb、Cs、W、Nb、Zn、Li2O含量和明顯較高的Pb、Cu、B含量。從深部早期脈到淺部晚期脈,云母成分存在如下演化趨勢:Ti、Na、W、Nb含量降低,Pb、Zn、Cu、Li2O、B含量增高。不同深度的黑鎢礦石英脈中含有兩種不同成分的黑鎢礦,屬同一期演化早晚形成。相對于熱液流體早期沉淀的黑鎢礦,晚期黑鎢礦具有明顯較低的Nb、Ta、Zr、Hf、Ti、Sn、U、In、Sc含量和明顯較高的Mo含量和Fe O/MnO值。云母和黑鎢礦主微量元素成分的演化揭示了在松樹崗礦床淺部的熱液成礦早期以巖漿熱液為主,晚期由于水巖反應的加強有較多圍巖物質(zhì)貢獻。
巖石礦物學雜志要求:
{1}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注明作者真實姓名、通訊地址、郵編、聯(lián)系電話。
{2}文稿應為word文檔,在“主題”欄中注明“作者一標題。
{3}文章題目要確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內(nèi)容。所有稿件均應附英文文題,中英文題目必須一致。
{4}參考文獻:著錄作者直接參閱過的公開發(fā)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公開出版的圖書和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的文獻,按文獻出現(xiàn)的先后,在正文中的相應位置以阿拉伯數(shù)字標注。
{5}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內(nèi)容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jié)果(應給出主要數(shù)據(jù))、結(jié)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用第三人稱撰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