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s id="x4lik"><u id="x4lik"></u></s>

      <strong id="x4lik"><u id="x4lik"></u></strong>

      高血壓指導建議模板(10篇)

      時間:2023-07-04 15:54: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血壓指導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血壓指導建議

      篇1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114人,經過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調查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3歲,其中,有男性患者54人,女性患者60人,經過對患者檢查后發(fā)現,患者均患有高血壓疾病,滿足我國2005年所設定的高血壓防止指南診斷標準,可對其進行調查研究。

      1.2方法

      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對照組共56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人,女性患者32人,觀察組患者共58人,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8人,經過調查研究,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壓等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對照組采用我院以往的方式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采用我院以往所使用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主要方式為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并定期有專家或專業(yè)醫(yī)生對患者進行書面宣教,向患者支出該疾病所應注意的方面并指導高血壓患者建立起科學的生活方式,保證患者能夠對該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日后服藥控制疾病的過程中能夠相對的更加專業(yè)。當健康指導完成后,由護理人員對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與治療情況、病情恢復程度以及依從性等方面進行對比觀察,并根據得出數據討論出兩種護理方式的優(yōu)劣。

      2.結果

      我院對患者實行定期回訪制度,對于兩組患者定期保持聯系,在兩組患者分別治療兩年后,我院對患者的收縮壓以及伸縮壓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數據如下表一、二、三所示:

      表一: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前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

      表二: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前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

      表三: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對比

      根據表格可知,觀察組患者經過兩年治療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控制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3.討論

      篇2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199-01

      臨界高血壓也稱邊緣型高血壓,是指血壓在正常血壓至確診高血壓之間的血壓值。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標準:成人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18.7千帕),舒張壓<90毫米汞柱(12千帕);確診高血壓為:收縮壓>=160毫米汞柱(21.3千帕),舒張壓>=95毫米汞柱(12.7千帕)。(1)在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成立之前,患者一般都會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過渡時期,可以是幾個月甚至幾年,這個時期血壓值有時在正常范圍以內,有時略高于正常。初時以血壓正常的居多,隨后血壓正常的漸少,而高于正常者較多,在醫(yī)學上稱為高血壓臨界狀態(tài)。(2)其特點是血壓稍偏高,心、腦、腎等器官無器質性損害,但易發(fā)展成高血壓病。臨床觀察表明,臨界高血壓者約有71.5%的人易發(fā)展成高血壓,心血管并發(fā)癥的患率及病死率比正常血壓者高二倍以上,需要高度關注和重視。近年來,美國的心腦血管意外死亡率下降了20%,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意了對臨界高血壓的治療。(3)

      根據筆者對25例患者的護理觀察,對臨界高血壓患者不用或少用降壓藥,主要施以及時有效地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對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降低其確診高血壓發(fā)病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1 患者特征

      25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8例;40歲以下2例,41至55歲18例,56歲以上5例;有家族病史者16例,工作環(huán)境為室內辦公室和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有16例,以室外和體力勞動為主的有5例,其他情形4例,總體上是以在辦公室從事腦力勞動的中年男性為主。25例患者中除3例是因自覺有頭部沉重、易煩燥等不適感,主動就診發(fā)現,兩例是因有其他內科病癥就診檢查中發(fā)現外,其余20例均無明顯癥狀,主要是在體驗或無意中測量血壓時,發(fā)現血壓偏高臨界。

      2 護理干預措施

      25例患者中,除對因有其他內科病癥住院治療的兩例采用降壓藥物治療外,對其他患者主要是采用健康指導和自我護理模式對臨界高血壓患者進行院外心理和行為干預治療。主要干預措施是:

      2.1 加強健康教育,增強患者信心。通過向患者講解有關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轉歸及影響因素等,幫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識和技能。講解有關臨界高血壓的知識,使患者認識到臨界高血壓的轉歸,與良好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幫助患者建立良好作息制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指導患者保健性用藥。指導患者適量服用腸溶阿司匹林片和三七、、山楂、蓮子心、葛根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清熱解暑、降低血糖、降低血壓之效生物類中藥飲品,降低血脂和保護毛細血管,穩(wěn)定血壓,控制病情發(fā)展。

      2.3 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合理安排鍛煉。根據患者生理、年齡及工作情況等差異,以放松性和耐力性鍛煉為主,提出不同的鍛煉建議。如對40歲以下的兩例男性中青年患者建議進行每星期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4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鍛煉,對56歲以上的3例患者則建議以太極拳、步行、慢跑、保健氣功、保健體操等方式鍛煉,對41-55歲的中年患者主要建議每天早晚鍛煉各一次,每次30分鐘左右,早上以慢跑為主,晚上以散步為主。并建議工作環(huán)境以室外和體力勞動為主的5例患者,注意控制勞動量,盡量避免負重、長跑、搬運重物等活動。

      2.4 指導患者合理健康飲食。一是鑒于鉀、鈣、鎂等元素對血壓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建議患者多食用香蕉、柑橘、柿子、杏、荸薺等鉀含量高的黃綠色水果和芹菜、洋蔥、土豆、胡蘿卜、香菇等鉀、鈣、鎂等含量高的蔬菜;二是節(jié)制日常飲食,多吃高維生素、富含粗纖維的雜糧、粗糧、豆制品、堅果類等食物,少吃富含高膽固醇的動物脂肪、肉類食物飲食,少吃動物油脂、油膩食品和濃茶、咖啡、糖等刺激性食品,忌暴飲暴食。三是建議男性患者提倡戒煙、少酒,控制食鹽量,少吃咸腌菜、泡鹽蛋等腌制食品。避免煙堿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和鈉鹽攝入過多,引起小動脈痙攣,增加心臟負,使血壓升高。

      2.5 幫助患者調節(jié)情緒,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有助于高血壓恢復正常。建議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及樂觀的心情,學會正確宣泄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心情郁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減輕精神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理平衡,防止情緒失調。如對主要從事腦力高度緊張的研究性工作的3例患者,建議其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jié),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睡前用溫水浸泡腳,提高睡眠質量,爭取多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盡量避免噪音等有害的慢性刺激的影響。對工作以體力勞動和輕體力活動為主的14例在職患者,則建議患者注意工間休息,工作1小時左右最好能休息5~10分鐘,盡量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2.6 指導患者及時監(jiān)測病情,按時就醫(yī)。建議患者自備血壓儀,并指導患者掌握自行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要求患者初期要每天一量,血壓平穩(wěn)后也要保持一個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壓;如果血壓波動,則要每天一量,一旦血壓波動較大,則要及時到醫(yī)院觀察診斷。

      3 預后效果分析

      通過上述院外護理措施,1年內25例患者中,5例老年患者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直接發(fā)展為確診高血壓,4例從事研究性等重度腦力勞動工作的患者經過一段波動期后,仍然發(fā)展為確診高血壓,7例以體力勞動和輕體力活動性工作為主的患者血壓均基本降至正常(偶爾有波動),其余9例基本維持臨界高血壓。發(fā)展為確診高血壓的9例均有家族病史。由此可見,通過健康教育和院外護理干預指導幫助患者養(yǎng)成合理的飲食及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穩(wěn)定血壓,避免持久性血壓升高,降低臨界高血壓發(fā)展為確診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但其作用有一定限度,特別是對老年患者、從事重度腦力勞動工作的患者和有家族病史患者只有短期作用,長期效果不突出。

      參考文獻:

      篇3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壓患病與社區(qū)生活方式的干預情況。方法 根據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對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男性(66.33±8.83)歲,女性(64.06±9.25)歲(P=0.238);③醫(yī)務人員告知患有高血壓或血壓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較差異顯著(P=0.007);④“醫(y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的膳食處方”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無顯著差異(P=0.771);⑤“醫(y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不同街道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28)。結論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壓患病在社會需求方面值得關注,應當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預。

      【關鍵詞】 城區(qū)中老年居民;高血壓患?。簧罘绞礁深A;調查分析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同時可伴有心、腦、血管和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證實,高血壓是腦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防治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防治的關鍵〔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 。為此,本文就湖州城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病與生活方式干預進行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的選擇

      根據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對湖州城區(qū)年齡在55~75歲女性和年齡在60~75歲男性以方便抽樣方式進行調查,共調查對象3 157人。主要涉及3個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參加了調查,這部分對象被給予另外的代碼編號),分別為愛山街道、飛英街道和龍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歲;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歲,性別比較無顯著差異(t=6

      .70,P=0.238)。

      1.2 調查問卷

      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慢性疾病危險因素的階梯監(jiān)測》〔3〕調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主要針對高血壓患病與生活方式干預狀況進行描述和分析。

      1.3 調查方式

      由經過專業(yè)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護理班和社區(qū)班在校大學學生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情況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

      剔除42名無效問卷,共有3 115名調查對象提供了有關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壓不高或未患高血壓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醫(yī)務人員告知患有高血壓或血壓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較差異顯著(χ2=17.56,P=0.007)。見表1。表1 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情況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略)

      2.2 “醫(y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的膳食處方” 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間無顯著差異(χ2=1.125,P=0.771)。納入分析的研究對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醫(yī)務人員給過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導性建議,754人告知醫(yī)務人員沒有給過自己膳食方面的相關建議。見表2。表2 “醫(y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膳食處方”的比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醫(y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比較分析

      不同街道醫(y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方面具有顯著差異(χ2=9.118,P=0.028)。在納入分析的1 249名調查對象中,醫(yī)務人員給過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有238人,僅占19.1%,絕大多數未給過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見

      表3。表3 不同街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比較分析(略)

      3 討論

      本文討論的是調查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情況以及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資源利用情況。根據調查,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區(qū)本調查年齡段(女性:55~75歲,男性:60~75歲)高血壓的患病情況,這一數據提示應加強中老年人群血壓狀況的檢測。除了城市社區(qū)高血壓的患病情況應引起很多相關部門的重視之外,本部分在著重調查了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工作人員以及其他醫(yī)務人員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情況,如給高血壓患者有關飲食、減重和加強鍛煉方面的指導等工作顯得不足。醫(yī)務人員為高血壓患者進行膳食方面的指導性建議的占40.1%、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僅占19.1%。說明社區(qū)工作者可能對慢性病相關的生活方式治療的認識不夠。

      因此,社區(qū)醫(yī)務人員應充分認識對慢性病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在飲食、減重和加強鍛煉等方面給予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充分的指導,加強健康教育,使全民認識到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性,達到預防高血壓,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減緩高血壓的進展,降低高血壓的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篇4

      年輕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壓

      高血壓是心臟病、腦卒中、腎臟病和糖尿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的危險因素。據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3億多高血壓患者。極為可怕的是,其中1.3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沒有得到有些的預防和治療。

      正常成年人的血壓值定義為心臟收縮時(收縮壓)120毫米汞柱(mmHg)、心臟舒張時(舒張壓)80毫米汞柱。當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時,就視為血壓升高或高血壓。

      高血壓能引起頭痛、氣短、頭暈、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癥狀。但是,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沒有任何癥狀,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壓,子女就是高危人群,也正因此,建議:年輕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壓。

      自測血壓需科學指導,那么如何在家自己測血壓呢?

      如何選擇血壓計

      1.家庭自測優(yōu)先推薦電子血壓計(全自動上臂式),優(yōu)點:簡單方便。

      2.傳統(tǒng)血壓計主要指水銀柱式血壓計,其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較高,多用在醫(yī)院。

      如何在家自測血壓

      1.建議在測量血壓前在安靜環(huán)境下坐位休息5~10分鐘,運動后則必須休息30分鐘,然后再開始測量。

      2.推薦選擇坐位測量,測量者應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兩腿落地放松。測量時肘關節(jié)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帶氣囊緊貼皮膚,下緣距離肘彎橫紋2~3厘米,不要過緊或過松。

      3.建議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覺前)各測量1次。通常,早上的血壓較高,晚上的血壓較低。

      4.初診或治療早期應在就診前,連續(xù)測量5~7天,以供醫(yī)生參考。

      5.收縮壓(上壓)≥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張壓(下壓)≥90毫米汞柱(mmHg)時算高血壓,但不能僅僅憑借偶爾的一次血壓數值診斷高血壓病。

      6.人的血壓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受情緒、、噪聲、氣溫等因素的影響。一天當中,每次測得血壓不同,是正常現象。

      7.高血壓患者,如果連續(xù)幾次測得收縮壓(上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下壓)≥110(mmHg)并伴有頭痛,胸悶,惡心等不適,建議盡快就診。

      何時須服藥控制血壓

      篇5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病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但中青年對自身血壓的關注程度差,對高血壓病的認識也存在很大的誤區(qū),使血壓情況受到忽視[1]。筆者隨機選擇湖北省中山醫(yī)院體檢中心2007年1月-2008年3月高血壓患者150例,年齡分布在20-40歲之間,采用全國血壓抽樣調查協助組調查表[2]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體檢中心中發(fā)現的150例高血壓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32.45±4.78歲,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年齡、性別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1.1納入標準:符合2003年世界高血壓聯盟“臨床醫(yī)師高血壓實用指南診斷標準規(guī)定”的診斷標準:靜態(tài)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血壓持續(xù)偏高1年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

      1.1.2排除標準:因服用升壓藥物導致一過性高血壓;劇烈運動引起的暫時性血壓升高;繼發(fā)性高血壓及有其他器官并發(fā)癥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致精神狀態(tài)異常者;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者;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者。

      2.2方法

      根據患者受檢后的相關反應,詢問相關的病史及認知情況,并采用自制調查表[1]詳細詢問受檢者或說服受檢者進行填寫問答。最后統(tǒng)計相關的比率,并分析原因,給出健康教育處方。

      其中調查表的內容主要包括:是否認為本次測量反應你平時的血壓狀況;有無血壓偏高的既往史;是否認為自己現在得了高血壓?。桓哐獕翰』疾〉哪挲g是多少;是否是年齡越大血壓越高;是否知道高血壓有哪些危險因素;這些因素與高血壓病的關系;有無相關的家族史;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況如何;重視程度如何;以后是否需要繼續(xù)嚴密地監(jiān)測血壓;高血壓病是否需要治療;高血壓病有哪些并發(fā)癥;是否認為醫(yī)生的指導意見很重要;高血壓病治療需要多長時間;高血壓病不服藥能不能夠自愈;降壓藥物是否需要長期服用;服藥期間要注意哪些事項;是否需要控制飲食,改變不良習慣。

      根據受調查者的回答分析其心理狀況,給出健康教育處方,三個月后進行回訪,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

      2.3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Pearson X2檢驗。

      3.結果

      調查發(fā)現血壓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心理方面主要有四種狀況,分為:持懷疑態(tài)度、過分緊張、不夠重視,理性對待。其中能夠理性對待者僅占10%。

      表1 血壓偏高人群心理狀況構成比

      例數 構成比(%)

      懷疑態(tài)度 64 42.67

      過分緊張 34 22.67

      不夠重視 37 24.67

      理性對待 15 10.00

      三個月后對150例患者進行了隨訪,發(fā)現:血壓控制平穩(wěn)者(64例),占42.67%;血壓持續(xù)偏高者(86例),占57.33%。其中未聽從醫(yī)生建議、忌酒、戒煙,低鹽飲食者,且未堅持服藥者(38例)占血壓持續(xù)偏高人群的44.19%;未聽從醫(yī)生建議,但堅持服藥者(25例)占持續(xù)血壓偏高人群的29.07%;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者,但未堅持服藥者(15例),占血壓持續(xù)偏高人群的17.44%;聽從醫(yī)生建議且堅持服用降壓藥物者(8例),僅占血壓持續(xù)偏高人群9.30%。

      表2 不同人群血壓控制情況

      血壓控制平穩(wěn) 血壓持續(xù)增高 合計 X2 P

      未聽從醫(yī)生建議且未堅持服藥人群 16 38 54

      15.72

      <0.001

      未聽從醫(yī)生建議但堅持服藥人群 15 25 40

      聽從醫(yī)生建議但未堅持服藥人群 11 15 26

      聽從醫(yī)生建議并堅持服藥人群 22 8 30

      合計 64 86 150

      經Pearson X2檢驗,X2=15.72,P<0.001,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聽從醫(yī)生建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注重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常見的心理狀況及分析

      4.1常見的心理狀況結果及分析

      4.1.1懷疑態(tài)度(64例):受檢者發(fā)現血壓偏高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血壓計準不準,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異常感覺的人更是懷疑。通過調查發(fā)現這部分人群占中青年人群血壓偏高者的42.67%。

      4.1.2過分緊張(34例):一部分人檢查以后發(fā)現血壓偏高,就非常緊張,急切的向醫(yī)生詢自己是不是得了高血壓病,為什么會得,要不要緊,能不能好等一系列問題,經過醫(yī)生詳細的解釋之后仍感到很緊張。這部分人群的比率是22.67%。

      4.1.3不夠重視(37例):這部分人群占24.67%。很多人對高血壓滿不在乎,即使以前曾多次發(fā)現血壓偏高者,也認為自己沒什么癥狀,所以沒必要太在意血壓的情況。另有些人知道自己血壓偏高,但由于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也沒有對血壓情況給予足夠的重視。

      4.1.4理性對待(15例):較少的一部分人群能夠理性的詢問醫(yī)生,并聽從醫(yī)生的建議,這部分人群僅占10.00%。

      4.2產生前三種心理狀況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患者產生前三種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2.1不了解隨機血壓與高血壓病的涵義及代表的意義;

      4.2.2不了解高血壓病對人體的危害,不了解高血壓病可能引起很多的并發(fā)癥,及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4.2.3對高血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及機制不明確;特別是高鹽飲食、吸煙飲酒,緊張心理等因素與高血壓的關系不明確;

      4.2.4對高血壓治療存在一定誤區(qū):部分患者知道有高血壓病也拒絕治療;怕服藥產生依賴性,認為藥物都有副作用;認為通過保健品能治療;認為血壓隨著年齡增高是正?,F象,不需要治療等[2]。

      4.3健康教育

      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針對不同心理狀況給出不同的健康教育處方,這對于那些有心理顧慮,或者有明確高血壓病史,反復監(jiān)測血壓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尤為重要。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3.1注重心理引導:分為沒有高血壓病史及有高血壓病史者兩類。對于前者,主要以溝通和心理引導為主,告知監(jiān)測血壓的重要性;對那些有高血壓病史而沒有足夠重視或存在認識誤區(qū)的患者,要讓其了解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向其講明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壓便可健康長壽。對疾病憂慮恐懼者,要做好心理疏導[3]。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應當讓患者明確高血壓是一個可以沒有癥狀的疾病,但是必須得到合理的治療。長期堅持服藥,不僅能使血壓穩(wěn)定在理想水平,還可以保證重要器官不受損害。間歇性服藥,或頻繁換藥,會使血壓波動更加明顯,結果導致動脈硬化,使重要臟器缺血、缺氧,最終形成急、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此點務必引起所有高血壓患者高度重視。原發(fā)性高血壓原則上應終生服藥,不能以血壓的起伏來作為是否服藥的標準。

      4.3.2控制高血壓病危險因素。無論有無明確的高血壓病史者,均需向其說明引起血壓高的危險因素,并說明這些危險因素與預后的關系。主要危險行為因素包括:超重與肥胖、高鈉飲食、飲酒、緊張刺激、吸煙、缺乏運動等。因此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治療過程中非藥物治療中重要而有效并且經濟實用的手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控制體重;合理飲食(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g。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及早采用少鹽膳食限制攝入含動物脂肪及膽固醇較多的食物。宜多食富鉀的食品來增加體內的鉀含量。鉀鹽可對抗鈉鹽的升壓作用,并能保護或減輕過量的鈉對血管壁的破壞。要補給含鉀多的食物或含鉀藥物,同時注意鎂、鋅的補充);戒煙、酒;加強運動鍛煉等。

      4.3.3服藥指導。未按醫(yī)囑用藥是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良的首要因素[4]。

      (1)服用的必要性:長期堅持服藥,不僅能使血壓穩(wěn)定在理想水平,還可以保證重要器官不受損害。

      (2)合理服用藥物,強調用藥的個體差異。高血壓病患者應該定期監(jiān)測血壓,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調整用藥。目前要求不單純將血壓降至目標值,同時要求平穩(wěn)降壓。選擇藥物時應盡量選擇降壓平穩(wěn)、經濟有效、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的藥物。通過減少服藥的次數,避免了多次用藥的麻煩,還可以持久的維持藥物的濃度,避免短效藥物引起的血壓驟然下降,影響心、肺、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5]。

      (3)強調服藥依從性。服藥期間一定要告知患者監(jiān)測血壓情況,一方面可以了解藥物的療效,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類別及劑量用法,另一方面可以防治藥物過量導致的低血壓。在用藥的堅持中需要家屬的督導作用,保證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4)治療隨診:患者開始治療后的一段時間,為了評估治療反應,使血壓穩(wěn)定地維持于目標水平,須加強隨診,診視的相隔時間須較短。隨診中除密切監(jiān)測血壓及患者的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的改變以及觀察療效外,還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向患者進行宣教,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終生治療的必要性。

      5.結論

      雖然目前高血壓病出現的趨勢越來越年輕化,但對于中青年人群血壓偏高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他們對于自身血壓的關注程度較差,對高血壓病的認識也存在很多的誤區(qū),從而使他們較老年人更長期地處在高風險處境中[6]。對這部分人的健康教育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任務也相對較艱巨。通過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糾正高血壓患者的認識誤區(qū),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對幫助患者控制血壓,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預防并發(fā)癥意義重大。

      以上的健康教育處方是根據實地調查得出來的第一手資料,并已經應用于實踐中,它不但從心理狀況的分析出發(fā),同時也考慮到不同態(tài)度,不同需要人群的情況,希望能夠為健康體檢或健康管理中心工作的護理人員做好相關的工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世海.高血壓患者的認識誤區(qū)與健康教育.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7,21(9):67.

      [2]全國血壓抽樣調查協助組.中國高血壓的患病率、知曉率及治療和控制狀況:1991年抽樣調查結果.高血壓雜志,1995,3(增刊)13.

      [3]張澤芳,賴麗莎,等.高血壓患者心理衛(wèi)生調查及護理[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26(5):412―414.

      篇6

      在高血壓發(fā)病治療的不同階段,家庭自測血壓的頻率和方法還是有差別的。

      如果在一天內三個不同的時間段測量血壓,高壓超過135mmHg,低壓超過85mmHg,那么基本可以判斷患了高血壓。如果患者血壓時高時低,建議連續(xù)測量一個星期,每天6時~9時之間測量一次,18時~21時之間測量一次。要提醒的是,每次測量前要靜坐15分鐘,然后連續(xù)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為本次測量血壓值。

      在治療階段,保持每天測量兩次的頻率,最好繪出血壓波動曲線圖。每次就診的時候,帶上自己測量的數值,給醫(yī)生作為開藥的參考。如中途改變治療方案,則需自測血壓2周,用2周血壓平均值來評估療效。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患者血壓水平降到正常水平,這時進入隨訪階段。在隨訪階段,如高血壓控制得比較好,建議每周自測血壓一次,如血壓未控制、或血壓波動大、或病人依從性差,則建議增加自測血壓頻率,如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或每周自測幾次。李公信說,血壓平穩(wěn)后,不提倡太頻繁的測量血壓。

      家庭自測選用何種血壓計?專家提醒說,最好用上臂式的血壓計,不要用腕式血壓計,因為前者更準確。

      堅持自測血壓有助正確治療

      在服藥治療的同時,適當監(jiān)測血壓狀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降壓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者長期不監(jiān)測自身血壓變化,這是一種誤區(qū)。李公信表示,目前的降壓原則十分強調個體化用藥。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個體化”,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要做許多實際工作的,其中一項便是患者堅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對自己的血壓進行監(jiān)測并記錄,把結果提供給醫(yī)生,便于醫(yī)生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能使血壓穩(wěn)定在理想水平上,以便醫(yī)生更為準確地指導患者用藥。

      李公信說,每個人的血壓波動規(guī)律都是不一樣的,有了血壓波動曲線圖,醫(yī)生的治療可以更有針對性,比如有人凌晨血壓高,這就需要臨睡前服用降壓藥。這些年來,自測血壓的患者越來越多,這是個好現象。但是,有些患者沒有掌握測量方法,也給自己和醫(yī)生帶來麻煩。有的患者不知道什么時間測血壓,只要想起來就測,一天甚至測上幾十次,其實沒有必要。

      現狀

      最好的不如最合適的

      高血壓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脅。專家指出,90%的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高血壓,找不出明確的致病原因,此外還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比如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大動脈疾病、妊娠中毒癥、顱腦疾病等,都可引發(fā)高血壓。對于后者不能一味降血壓,而要先治療原發(fā)病。而對于原發(fā)性的高血壓,患者要做好終身與之“戰(zhàn)斗”的準備。

      一般確診高血壓之后,醫(yī)生會給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以判斷引起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原因及判斷高血壓對靶器官損害的程度。體檢一般包括腎功能檢查如尿常規(guī)等,糖代謝檢查如測血糖,脂肪代謝檢查如測甘油三酯等,電解質檢查如血鉀、鈉、氯、鈣等,此外還有心電圖、胸片等等。

      李公信說,通過上述體檢,醫(yī)生對患者各個臟器的功能狀況比較了解,才能夠制定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選用最合適的藥物。對于高血壓的治療,目前多數采用多種藥物小劑量聯合用藥的辦法。降低血壓的藥物共有兩三百種,而每個患者的身體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沒有最好的藥物,只有最合適的藥物,比如患者肝腎功能不好,醫(yī)生避開對肝腎副作用大的降壓藥,對于患者就是合適的選擇。

      治療

      資料顯示,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約2億人,高血壓患病率接近20%。令人擔憂的是,在高血壓患者中約七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況,往往等到發(fā)生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他們才“恍然大悟”。此外,約75%的高血壓患者沒有得到規(guī)范的治療。珠江醫(yī)院心內科教授李公信指出,高血壓患者學會監(jiān)控自己的血壓,對于平穩(wěn)控制血壓以及預防心腦腎方面的并發(fā)癥非常有用,建議患者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學學量血壓的技巧。

      藥物提醒

      警惕高血壓治療三誤區(qū)

      李公信說,許多高血壓患者對于治療存在很多認識誤區(qū),導致血壓控制情況不理想。

      第一個常見誤區(qū)是“降壓越快越好”。合理使用降壓藥物可使患者的血壓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達到減輕癥狀,延緩或防止心、腦、腎等器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除了“高血壓現象”、“高血壓腦病”、“急進型高血壓”需緊急降壓外,大多數“緩進型”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不宣降得過快,一般服藥后兩到四周內降至正常就可以了。

      第二個誤區(qū)則是“降得越低越好”。高血壓合并不同疾病,降壓目標是不一樣的,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否則會引發(fā)較重的不適感,甚至會誘發(fā)腦血栓形成、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意外。普通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為血壓

      第三個誤區(qū)是“血壓降至正常就停藥”。很多高血壓病發(fā)展緩慢,病程??蛇_20~30年以上。如果自己覺得沒癥狀或一兩次血壓正常就停止服藥,容易引起血壓波動。降壓藥都是有作用時限的,過了有效期患者沒繼續(xù)服藥,血壓會立刻反彈。而反復吃藥停藥,會造成血壓波動加劇,反而更容易引起心腦腎的損害。

      亂服降壓藥也會腦中風

      老張半年前發(fā)現自己血壓偏高,便按照身邊病友的熱心介紹,買了某種降壓藥在家服用。不料,前幾天他突然出現右側軀體麻木、活動不便的征兆,經醫(yī)生診斷為急性腦梗塞,而且判斷是由血壓控制失常所引發(fā)。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聶如瓊副教授提醒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后并非萬事大吉,同樣需要預防腦中風發(fā)生的可能,而且如果大劑量驟然使用降壓藥或多種降壓藥同時用,還可能增大缺血性腦中風的發(fā)生幾率。專家表示,只有遵醫(yī)囑用藥并嚴密監(jiān)測血壓才能做到降壓、預防中風兩不誤。

      血壓突然降低易致腦缺血

      “高血壓引起的并發(fā)癥,因人種不同而有差異。”聶如瓊副教授表示,“在白種人群中,高血壓的并發(fā)癥以冠心病為主,而黃種人則以腦中風為最多?!睋榻B,我國每年新發(fā)腦中風病例近150萬,其中76%由高血壓引起。聶如瓊表示,如此之高的發(fā)病相關性,主要是因為我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比較低:我國高血壓病患

      者高達1億之多,但其中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血壓高;接近90%的高血壓患者并沒有對自身血壓進行有效控制。

      聶如瓊表示,因高血壓引起的腦中風,以缺血性居多(如腦梗塞、腦血栓等),出血性相對較少。

      “這是因為高血壓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彈性或者說變形性變差,在長期高壓灌注下,血液供應相對充分,如果血壓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導致腦缺血;而血流變慢,更可誘發(fā)血小板凝集,從而導致腦血栓?!庇纱?,專家解釋,降壓過猛或者服用降壓藥不規(guī)律從而導致血壓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昂芏嗷颊呓祲盒那?,大劑量使用降壓藥或者多管齊下,同時用幾種降壓藥,會引起血壓驟然下降,使供應大腦的血流速度放緩,從而形成缺血性腦中風?!甭櫲绛傊赋?,患者務必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使用降壓藥、利尿劑、鎮(zhèn)靜劑等控制高血壓和腦血栓的藥物,以防意外發(fā)生。

      反之,如果不對血壓進行控制,一味任其飆升,甚至因為情緒激動等造成血壓短時間內快速上升的高血壓患者,也非常容易引發(fā)突然性腦出血。

      平時應盡力消除中風誘因

      聶如瓊指出,有效控制血壓是高血壓患者預防腦血管意外的不二法門。首先要明確診斷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針對性用藥,治療高血壓切忌盲目用藥。而且高血壓患者應努力消除中風的有關誘因,如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情緒波動、便秘、過度勞累、用力過猛等。

      其次,患者要控制血壓到目標值。專家還建議,患者應實現平緩降壓,即避免血壓波動過大,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阿司匹林可進行抗血小板治療。

      “最重要的一點是高血壓患者要樹立長期服藥,終身治療的概念,切不可血壓一正常,馬上就斷藥?!甭櫲绛倧娬{,目前對于高血壓治療,依然只能控制,無法治愈,所以患者應配合醫(yī)生,不斷努力,在良好控制血壓基礎上制止腦中風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相關鏈接

      篇7

      是否平素有急躁易怒,并伴有頭痛、口苦、便秘的情況?

      如果高血壓病患者一直脾氣不好,急躁易怒,并且伴有頭痛面紅,口苦脅痛,或者小便黃和大便干的情況,則屬于肝火上炎證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而言,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guī)律的高血壓患者容易表現為上述證型。建議選用以清肝瀉火為主的中成藥,例如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清肝降壓膠囊、牛黃降壓丸等。平時,要注意避免過食辛辣,保持心情平和。

      是否手腳麻木、口唇青紫,并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史?

      如果高血壓患者以手腳麻木和頭痛為主,合并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并且能看到明顯的口唇青紫的情況,則屬于血瘀證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來說,老年高血壓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合并有血瘀的情況。對于此類患者,建議選用活血化瘀為主的中成藥,例如心脈通片、銀杏葉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單純表現為血瘀的高血壓患者少見,一般都會合并有其他證型,所以不宜單純使用活血化瘀中藥來降壓,而要兼顧患者的肝腎虧虛或肝陽上亢的情況。

      是否以腰酸腿沉、健忘失眠為主,并伴有手足心熱等更年期綜合征表現?

      屬于肝腎虧虛的可能性比較大,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此類患者也較為常見。對于此類患者,建議服用補益肝腎類的中成藥,例如六味地黃丸、健腦補腎丸、補腎益腦丸等。由于此類患者屬于肝腎虧虛,如果長期服用清肝瀉火類中成藥,則會因藥不對證而引發(fā)不良反應,選藥時要注意。

      篇8

      目前原發(fā)性高血壓雖然尚無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壓對心、腦和腎臟的破壞往往與血壓高低密切相關;同時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證明,降壓治療可以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使血壓降到目標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壓易受環(huán)境、活動、情緒及用藥不規(guī)則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發(fā)生波動,因此高血壓病人要經常自我測量血壓,使血壓盡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率很低,僅有不到7%的高血壓患者能堅持每天測量血壓,超過40%的患者只有在頭暈、頭痛等癥狀發(fā)生時才測量血壓,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測量血壓一次,而這些往往都會造成病情延誤和嚴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測量血壓是高血壓患者了解血壓水平的一種非??煽繉嵱玫姆椒?,也是平穩(wěn)控制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據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時間段多次測量血壓,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壓的動態(tài)變化狀況。另外,這樣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藥物、限鹽、戒酒、減重等手段對血壓控制的積極作用,糾正服藥不規(guī)律、不重視非藥物治療的不良習慣。

      每次測血壓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測血壓時不可太隨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測血壓前至少休息5分鐘。

      2.袖帶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

      3.取靠背椅坐位,測血壓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活動肢體。

      4.每次測血壓3遍,取其平均值為本次血壓值。

      5.自測血壓的間期及頻率。

      不同階段的高血壓病人,測量血壓的頻率不同。

      初始階段:連續(xù)測量7天,每天6~9時之間測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時測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計算時排除第一天血壓值,僅計算后6天血壓平均值,即記錄12個讀數,取其平均值。

      治療階段:根據第一周自測血壓值指導藥物治療。如改變治療,則自測血壓2周,用2周血壓平均值評估療效。

      隨訪階段:如高血壓得到控制,建議每周自測血壓一次;如血壓未控制或血壓波動大,則建議增加自測血壓頻率,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或每周自測幾次。

      特殊情況:如要鑒別隱蔽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在診室測量血壓時高)、難治性高血壓,建議每天自測血壓早晚各一次,連續(xù)測量2~4周。了解24小時血壓波動變化,可增加自測血壓頻率,如6~8時、12~14時、16~18時、20~22時各測一次,連續(xù)自測2~4周。

      篇9

      指導方針認為。高血壓病患一旦被確診。病人往往都依賴藥物來控制血壓,這種進攻性的、一成不變的治療高血壓的方法,是促成某些病人發(fā)作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實際上,高血壓多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飲食不合理、運動不足、精神緊張三大生活因素,是美國人多患高血壓的重要原因。防治高血壓病也必須從這三方面的因素人手。這比單單依靠藥物要安全、可靠。防止和控制高血壓,行為舉止舉足輕重。特別是第一、二期高血壓患者應將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當作首選“治療”措施,而不是一開始就考慮用藥。預防高血壓的7種行為措施是:

      1 慎待煙酒

      體重較重者和一般女性應該控制每天的飲酒。最多只能飲兩小杯約0.34升一杯的啤酒,或者兩杯114毫升的葡萄酒,或者57毫升的烈性酒。戒煙亦是預防高血壓的關鍵性措施。

      2 注意減肥美國一半以上的人體重超過標準。耶魯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教授馬文?莫薩說:“減肥是不用藥物的最有效的降壓方法”,因為身體超重是高血壓病的重要致因。隨著體重和腰圍的增加,高血壓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少食脂肪可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

      3 增加鍛煉運動能降低血壓的機理說法不一,根據有關專家的推測,運動能使動脈柔軟并擴張。保持通暢。美國國立衛(wèi)生所老年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杰樂美-法萊格說:“血管擴張的情況不僅在運動期間出現。在運動之后還會持續(xù)幾小時。經常運動似乎能使血管永遠處于擴張狀態(tài),阻止動脈壁硬化?!泵刻焐⒉交驈氖缕渌顒?0~45分鐘即可見效。

      篇10

      答:不是電子血壓計受季節(jié)影響,而是人體血壓受季節(jié)影響。血壓在夏季會輕度降低,到冬季則明顯升高,老年人更是如此。美國學者研究結果顯示,冬季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要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和5.5毫米汞柱。因此,到了夏秋季節(jié),可結合血壓測量值,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減藥。

      二問:袖帶高度對測量結果有影響嗎?

      看到電子血壓計產品說明,要求袖帶置于心臟水平進行測量,為什么電子血壓計對測量位置嚴格要求?

      答:測量血壓時,要求被測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左上臂后包上袖帶進行測量。袖帶高度應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如果袖帶位置過高,測得的血壓值就會偏低;如果袖帶位置過低,測得的血壓值就會偏高。

      三問:自測血壓與醫(yī)院測量血壓不一致怎么辦?

      我在家里用電子血壓計量時,收縮壓只有135毫米汞柱,而到醫(yī)院體檢時,血壓卻是140毫米汞柱,是不是電子血壓計不準?我到底算不算高血壓?

      答: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被定為高血壓。2006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指出采用符合相關標準的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家庭自測血壓135/85毫米汞柱相當于診所血壓140/90mmHg。因此,在家中多次量得血壓為135毫米汞柱,也算高血壓。

      四問:電子血壓計為什么建議取平均值?

      為什么電子血壓計建議多次量,取平均值?

      答:正常人的血壓在上午8~10點,下午4~6點處于高峰值,到夜間時血壓比白天要下降10%以上,所以,某一時刻的血壓不能代表整體血壓水平。因此建議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血壓水平的參考值??蛇x擇有記憶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克服由此而導致的誤差,如松下EW3122上臂式血壓計有42次記憶功能,方便計算平均值。在記錄血壓值同時,還應記錄測量日期、時間、地點和活動情況,以便自己和醫(yī)生參考。建議患者取一周或一個月的存儲數據平均值作為當周或當月血壓參考值。

      五問:家無高血壓病人,有必要備電子血壓計嗎?

      家里沒有人患高血壓,有必要備電子血壓計嗎?

      答:我國民眾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度低,許多人患有高血壓但自己并不知曉。我國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帶來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我國高血壓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盡管家里無人患高血壓,也應備一個電子血壓計供每個家庭成員定期監(jiān)測血壓用,給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