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s id="x4lik"><u id="x4lik"></u></s>

      <strong id="x4lik"><u id="x4lik"></u></strong>

      化學變化觀模板(10篇)

      時間:2023-07-05 16:12: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化學變化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從微觀角度來看,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變化及應用的基礎自然科學。學習化學科學,既要研究物質(zhì)變化時的宏觀現(xiàn)象,又要探究物質(zhì)組成和變化的微觀奧秘,只有把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實質(zhì)統(tǒng)一起來,把握化學現(xiàn)象的實質(zhì)才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物質(zhì)之間微觀上的化學變化常伴有宏觀上的現(xiàn)象變化,而現(xiàn)象變化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體系內(nèi)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例如,一定條件下的水溶液中,兩種溶液之間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常伴有難溶物的生成與溶解、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產(chǎn)生(如氣體的顏色與氣味)、體系的顏色變化等易于觀察的現(xiàn)象變化,有時還會引起體系溫度和酸堿性(pH值)的變化。物質(zhì)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絕對的、確定的,但是,由物質(zhì)變化引起的現(xiàn)象變化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為“物質(zhì)變化是有條件的”,涉及“宏觀與微觀”以及“量變與質(zhì)變”等化學思想方法問題[1]。既然涉及反應的“量”的問題,那么,關于化學變化過程中的現(xiàn)象分析和原因解釋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僅憑經(jīng)驗理解,更不能憑借定勢思維想當然地解釋,例如中學階段關于Fe2+與Fe3+之間的轉化問題,二者的相互轉化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包括有氧化性(還原性)、催化作用、離子檢驗等等,這些變化大都涉及到溶液的顏色變化,而這種顏色變化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定的或必然的,其實不然,因為溶液的顏色變化涉及到物質(zhì)的濃度問題,當濃度很小時,人們的眼睛是觀察不到溶液顏色變化的。

      例1.(2010-上海-13)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NO2通入FeSO4溶液中一定有明顯現(xiàn)象嗎?

      分析:對于A選項,涉及的化學反應有:

      3NO2+H2O=2H++2NO3-+NO

      3Fe2++NO3-+4H+=3Fe3++NO+2H2O

      合并兩式得到:3NO2+3Fe2++2H+=3Fe3++NO3-+2NO+H2O

      反應涉及到的變化有兩個:一是物質(zhì)變化,即Fe2+轉化為Fe3+;二是現(xiàn)象變化,即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該氣體空氣中變?yōu)榧t棕色,溶液顏色可能由淺綠色變?yōu)辄S色。命題人根據(jù)NO2通入FeSO4溶液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為依據(jù)判定出A選項一定出現(xiàn)了明顯的現(xiàn)象。事實上,如果溶液的濃度很小,小到肉眼觀察不到現(xiàn)象變化的時候,A選項就不正確了。如果命題人一定要把溶液顏色變化當作明顯的現(xiàn)象變化的判據(jù),則必須注明Fe2+的濃度,比如1mol/L,只有濃度(也就是量)達到一定范圍時,這種明顯的變化才可以觀察到,當c(Fe2+)(題干也沒有指明)很小,比如0.001mol/L時,我們是很難也眼睛辨別明顯的現(xiàn)象變化的。同樣,也不可能把逸出的氣體作為判斷依據(jù),因為通入氣體和逸出的氣體混在一起,而且又都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逸出的是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還是沒有反應或來不及反應的氣體呢。本題命題人忽視了實際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和對應的現(xiàn)象之間的“量”的關系。問題解決也不難,只要指明反應體系的濃度(視覺可以觀察到的范圍之內(nèi))或把“明顯現(xiàn)象”改為“一定發(fā)生了反應”就可以了,或改為“向1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因為該變化過程中不僅可以觀察到顏色變化,還有氣體逸出。類似情況,2006年高考廣東化學試題第18小題(見例2)就比較嚴密,試題通過一個物質(zhì)檢驗的靈敏反應達到目的。

      例2.下列實驗中,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的是

      A. 少量明礬溶液加入到過量NaOH溶液中

      B. 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 少量Na2O2固體加入到過量NaHSO3溶液中

      D. 往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綜上所述可知,化學反應確實發(fā)生了,因為微觀發(fā)生的化學變化的量的問題,宏觀上不一定會出現(xiàn)明顯的現(xiàn)象變化。

      2、微觀化學變化與宏觀現(xiàn)象描述的矛盾分析

      2.1變化現(xiàn)象與變化原因不對應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化學反應與反應現(xiàn)象(結果)之間的定性與定量問題的原因分析與解釋,此類問題不僅在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教材中也時常見到,例如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2007年2月版)中,關于鹽類水解的原因解釋,給出了氯化銨、氯化鈉和醋酸鈉三種鹽的pH值(教材圖3-14):

      通過圖示,我們可以很直觀地解釋鹽溶液的酸堿性和鹽類存在水解的事實,由于教材中沒有注明溶液的濃度及測定的條件,大部分學生就認為氯化銨溶液的pH一定等于5.12。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提出這樣兩個問題:

      1) 醋酸鈉溶液的pH一定等于9.88嗎?

      2) 強堿弱酸鹽溶液的pH一定大于7嗎?

      這里沒有指明測定環(huán)境,也沒有指明被測溶液的濃度,就算實驗在常溫下測定,這里也忽略了變化與結論之間“量”的關系。鹽類水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鹽溶液的pH測定則是有條件的、相對的,1mol/L和0.0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肯定是不同的,0℃和25℃條件下測定的pH也不可能是相同的,更不可能都等于9.88。當醋酸鈉溶液的濃度為1.0×10-8mol/L時,水解依然存在,但pH的測定結果還大于7嗎?鹽類水解后溶液的pH與溫度和c(H+)有關,此外,水解鹽溶液的pH還與形成鹽的酸或堿的相對強弱和所在體系的酸堿性有關。問題關鍵在于需要明確被測體系的溫度和溶液的濃度。

      2.2變化現(xiàn)象與原因分析有錯誤

      例3.(2010-上海-19)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苯酚與碳酸鈉溶液的反應

      +CO32-+HCO3-

      B. 等體積、等濃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 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過氧化氫溶液

      Fe2++2H++H2O2=Fe3++2H2O

      D. 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

      4I-+O2+2H2O=2I2+4OH-

      根據(jù)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事實,可以判斷體系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問題是所給的離子反應“4I-+O2+2H2O=2I2+4OH-”能夠代表淀粉碘化鉀溶液變藍的真實反應嗎?如果是,那么單質(zhì)碘在堿性環(huán)境中能夠存在嗎?根據(jù)氯氣在堿性條件下的反應,我們可以推知,這個離子方程式不能代表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真實反應或最終反應,它可能是變化過程中諸多反應中的一步。根據(jù)相關資料[2],單質(zhì)碘在堿性環(huán)境中的反應能夠定量的進行得到碘酸鹽:3I2+6OH-=5I-+IO3-+3H2O,說明D選項所給離子方程式是錯誤的。那么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變化對應的化學反應究竟是怎樣的呢?一種解釋是KI在日光、氧氣和酸性條件(來自空氣中的CO2、SO2)下發(fā)生的日光反應[3]:

      4I-+O2+4H3O=2I2+6H2O

      或4I-+O2+4H+=2I2+2H2O

      這種解釋的離子方程式顯然也不能令人信服,因為來自空氣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酸性是很弱的,二氧化硫的量更是極其微小的,所有離子方程式中根本不可能用H3O+或H+表示。綜合考慮堿性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反應與上海卷第19題D選項的離子方程式,得到如下反應:

      4I-+O2+2H2O=2I2+4OH-

      CO2+OH-=HCO3-

      篇3

      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過程。正如布魯納所說:“所謂求知,是過程,不是結果?!碧骄渴菍W生研究自己身邊感興趣的現(xiàn)象,探究不僅是追求一個結論,它更是一種經(jīng)歷。和諧發(fā)展就是要堅持以生為本,注重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xiàn)師生、生生、師生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師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xié)調(diào)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

      一、突出學科特點,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生動直觀有效,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學手段之一,也能使課堂呈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活力和勃勃生機。可以說,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實驗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牢記實驗步驟和操作要領。同時,為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首先,要制訂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師生雙方要圍繞目標,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其次,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對實驗內(nèi)容要反復預試,掌握與實驗成功有關的條件和關鍵,同時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擬訂出上課時向學生交待的實驗注意事項,做好巡回指導計劃,準備好儀器、藥品和器材,并將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強課堂上的組織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及時調(diào)控實驗進程,堅持重點深入與普遍照顧相結合的方式巡視指導。最后,實驗結束,教師一定要做好小結。通過實驗小結,指出問題所在,表揚鼓勵好的同學。

      例如,在緒言課中可給學生做一組化學魔術:將兩瓶“白酒”(碳酸鈉 酚酞)混合后就變成了“紅酒”,“紅酒”中加了另一種“白酒”(稀鹽酸),“紅酒”立即變成了“汽水”(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把“汽水”中產(chǎn)生的氣體再通入另一種“白酒”中(石灰水),“白酒”又變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這樣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保證課堂高效率地進行。

      又如,在學習“Cl2性質(zhì)”的時候,以往我是這樣設計的:1.老師先出示一瓶氯氣,讓學生觀察,然后問:Cl2有什么物理性質(zhì)?學生就會根據(jù)課本念一遍;2.教師演示氯氣與水反應的實驗,問學生:Cl2與水生成了什么?學生看書后回答;3.分別向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石蕊試液等,學生通過現(xiàn)象說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成分。這樣的設計,雖然說是有實驗活動,但更多的還是:教師在那兒演示和提問,而學生僅僅是通過看書來回答問題,并沒有真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學生不能主動思考。通過反思,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教法,用生活中的有關Cl2的真實事故為背景來設計教學。首先,用多媒體展示3個鏡頭: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液氯泄露造成了28人死亡,兩萬多畝農(nóng)作物受損,畫面上農(nóng)作物枯黃變白;2005年4月12日,無錫一自來水廠Cl2泄露;2005年10月30日,武漢一廢品收購點的液氯鋼罐發(fā)生泄漏,消防隊員進行緊急處理,畫面上消防隊員將鋼罐浸入到了石灰水中。然后,學生觀看鏡頭,我在一邊恰到好處的追問:Cl2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質(zhì)?它具有怎樣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為什么能使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如此大的損失?隨著鏡頭的出現(xiàn),伴有問題的設計,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學生不由自主地投入思考,將視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加以聯(lián)想,再加上實驗活動的探究,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的掌握就輕而易舉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施展學生的自主性

      高爾基說:“要像蜂房里的蜜蜂和在土里的黃蜂那樣,聰明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币酝险n教師滿堂灌,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聽不懂就不聽,于是放棄化學,有的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沒有融會貫通。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選擇適合的課堂,尤其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煅煉。

      例如,我在教學原子、分子時,學生精讀“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我始終抓住原子是“化學變化”、“最小”兩個關鍵詞?!盎瘜W變化”指明條件,也就是說離開“化學變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最小”是相對化學變化而言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又可以分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結合成新物質(zhì)的分子。因此可以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事實上脫離了“化學變化”并不存在最小粒子。與分子相比原子可以直接構成物質(zhì)、不存在分子這種粒子,原子理所當然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粒子。如鐵粉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則保持鐵化學性質(zhì)的粒子就是鐵原子。當物質(zhì)是由分子構成時,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一種粒子,而構成該物質(zhì)的原子不能保持該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保持水化學性質(zhì)粒子是水分子,而水分子中的氫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同學們熱烈討論:生活中的物質(zhì)哪些是由分子構成?哪些是由原子構成?由分子或原子的物質(zhì)發(fā)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zhì)是什么?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氧原子和氫氣、氧氣中的氫原子、氧原子有啥不同?針對這些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想教任何課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能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知識和熟練能力,這不是就不需要教嗎?”我想,教學中給予學生指點、給予學生講解,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解,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解。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所以,教師應在隨時準備放手這方面下功夫,方能達到化學高效課堂。

      三、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探究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也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主要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痹诨瘜W課堂中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探究,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師可以鼓勵、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參與科學探究增加情趣。

      例如,“化學實驗室內(nèi)外酸性氣體的含量差別”;“使用PH試紙測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堿性”等活動的探究,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逐步學會探究。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從報刊、電視或其他媒體上收集一段時間以來當?shù)乜諝赓|(zhì)量相關信息,分析這一時段空氣質(zhì)量變化的原因”;“調(diào)查當?shù)厮Y源的利用和污染狀況”,組織學生辯論“使用化肥、農(nóng)藥對人類是利多還是弊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越來越多嗎?氧氣會耗盡嗎?”等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去獲得第一手信息,借助已學過的知識和各種資源(圖書館或網(wǎng)絡)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建議。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不會對學生有壓力,反而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實際,有利于使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能學以致用,為將來參加社會實踐打好基礎;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和諧地發(fā)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提供訓練平臺,發(fā)揮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整理記憶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提高學生運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注重對知識的積累。為學生創(chuàng)造訓練平臺,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jié)里一下就出現(xiàn)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jīng)常提問檢查。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nèi)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nèi)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yōu)楹谏珪r,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jīng)演示講解后,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這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總之,改變學習方式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意識,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完成探究活動。通過多種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建源,構建化學和諧課堂的方法探究[J].化學教育,2008,(9)。

      [2]鐘小蓉,引導自主學習,促進和諧發(fā)展.2012,5,27.

      [3]余文森,教學是一種充滿親和力的過程[J].人民教育,2011,(9)。

      篇4

      面對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比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發(fā)生的如此變化,在班級管理方面,老師們應該怎樣做?

      二、班級管理的對策

      1 發(fā)揮學生決策主體作用,實行民主管理

      高年級學生心智日漸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視的意識增強,我們不妨順著學生的心理要求在班級事務中和學生“商量、再商量”。學期初,和學生商量制定班級目標、班規(guī)班紀,探討實施措施,制度實施中,和學生一起查漏補缺;學期結束,和學生一起總結得失。

      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尊重,貫徹執(zhí)行制度的積極性自然就會高漲,效果出奇得好。記得幾年前,我曾經(jīng)接過一個畢業(yè)班,這班學生紀律散漫,對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都不“感冒”。在衛(wèi)生打掃中出勤不出力,針對這種情況,我馬上組織同學,找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提出解決辦法。經(jīng)過大家的商議,決定改變班干部指定分組的辦法自由組合小組,選出組長進行逐日輪值,值日時如果完成得不好,被學??鄯?,則第二天補值日直到不被扣分為止。決議通過,馬上進行自由組合。由于值日輪值制度是經(jīng)過大家商量決定的,結果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從此我班的衛(wèi)生一項得到明顯改善。

      2 用事實感動學生,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高年級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產(chǎn)生對抗行為,對他們做思想工作時要注意藝術,講道理擺事實。訓斥和批評最容易導致他們對著干。語言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也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比如我校某學生個子高大,經(jīng)常欺負小同學,甚至要一些小同學拿錢給他買零食。老師教育他,他不以為然,認為要的是幾角錢幾元錢沒有什么大不了。為了讓他認清其行為的危害性,在法院處理類似案件的時候,我?guī)蛶讉€同學去旁聽,通過旁聽,該學生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并主動提出給被他欺負的同學道歉。從那以后,他再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

      3 教師要少說訓斥性的話語,多以身作則

      高年級學生的“向師性”的心理發(fā)生了改變,他們不但會聽老師怎樣說,更關注的是老師是怎樣做的,仿效老師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級的學生的班級管理中,尤其要重視教師的身教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如,夏天帶學生到操場除雜草,如果老師只躲在樹蔭下指手畫腳的話,哪怕你說的話再動聽,勞動紀律再嚴明,學生的勞動熱情也絕不會高到哪兒去。相反,如果老師都能頂烈日揮鋤鏟草的話,偷懶的學生自然就會少。正可謂教師其身正,學生不令而行,教師其身不正,學生有令不行。

      教育學生要誠信,教師首先就要做到誠信。教師在學生中不可說大話,說漂亮話,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不可隨便許諾。而要言行一致,說話算數(shù),以誠育誠。

      4 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創(chuàng)造競爭氣氛

      高年級的學生精力充沛、競爭意識增強,針對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開展競選班干部和學習、紀律、衛(wèi)生、體育等項目的競賽活動,能激發(fā)學生高漲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時間精力吸引到校園、班級學習、思想的競爭中,減少他們與社會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的機會。在學習上,可要求學生每學期自己找一位競爭對手(水平相當),比成績比進步。學期結束,老師對勝利者送上卡片,表達祝賀,勉勵他們不斷超越:對挑戰(zhàn)失意者老師則要幫助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激勵他們重拾信心,不甘落后,急起直追。

      篇5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andfunctionof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andinducibleNOS(iNOS)during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inrathearts.METHODS:IRIwasinducedbyclampingthe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ofcoronaryarteryfor1h,followedbyreperfusion.Nitricoxidesynthase(NOS)activitiesofheartswasassayedatvarioustimepointsandNOSproteinlevelsaswellasNOSmRNAexpressionweredeterminedbyWesternblotandRTPCRmethodsrespectively.RESULTS:eNOSactivity,proteinlevelandmRNAexpressionallincreasedafter26hofIRIanddecreasedafter3dofIRIandthengraduallyreturnedtobasallevelafter21d.iNOSwasexpressedafter12hofIRIandreachedthepeaklevelatday3afterIRIandthendecreasedtobasallevel.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iNOSishighwhilethatofeNOSislowduringcardiac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ProperregulationofeNOSandiNOSexpressionmaybetherapeuticallyhelpfulintreatingpatientswithcardiac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Keywords】reperfusioninjury;nitricoxidesynthase;heart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IRI)過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心臟IRI動物模型,用同位素法測定正常及IRI心組織的NOS活性;用Western印跡和逆轉錄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過程中蛋白和基因表達的變化.結果:心臟e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達水平,在缺血再灌注2~6h后均增高,3天后降低,21天后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心臟i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達水平,在缺血再灌注12h后開始表達,3天達高峰,然后逐漸降至正常水平.結論:單純?nèi)毖⒉灰餘OS活性的明顯變化,再灌注損傷使NOS的mRNA表達增加,酶的合成增多,活性增高.

      【關鍵詞】再灌注損傷;一氧化氮合酶;心臟

      0引言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esis,NOS)可分為原生型(cNOS)和誘生型(iNOS).cNOS依存在的部位分為神經(jīng)型(nNOS)和內(nèi)皮型(eNOS).心臟組織內(nèi)的NOS同功酶有兩種,即eNOS和iNOS.參與炎性反應及急性排斥反應等病理過程[2].我們研究eNOS和iNOS在心臟IRI中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作用,為其防治提供理論基礎.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SD大鼠購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iNOSAssayKit購自南京建成生物技術研究所;一抗羊抗大鼠iNOS或eNOSmAb購自武漢博士德公司;HRP標記的兔抗羊IgG二抗購自Sigma公司;Trizol裂解液、Oligo(dT)、TaqDNA聚合酶和逆轉錄酶(AMVRT)均為美國Gibco公司產(chǎn)品;eNOS和iNOS引物及內(nèi)參照由上海博亞生物技術公司合成.冠狀動脈阻斷再灌注模型制備[3]后在不同的再灌注時間點處死大鼠,收集心臟標本,液氮急凍,-70℃保存?zhèn)溆?

      1.2方法

      取雄性200~220gSD大鼠120只,隨機分為缺血再灌注(IRI)組和假手術(對照,Control)組,每組60只,在再灌注不同時間點(0,0.5,1,2,6,12h和1,3,7,14,21,30d)處死大鼠,每組每個時間點各5只.

      1.2.1NOS活性的測定IRI組大鼠取左室缺血區(qū)心肌0.2g,對照組大鼠取左室相應區(qū)心肌0.2g,采用iNOSAssayKit進行測定.心組織NOS活性的測定采用3[H]精氨酸同位素法[4],心組織在4℃含有1mmol/Lleupeptin,2mmol/Laprotonin,1mmol/Lphenylemthylsulfonylfluoride,1mmol/LDTT,1ml/LTritonX100的30mmol/LHEPES緩沖液中勻漿,反應液為30mmol/LHEPES緩沖液(pH7.4),含1mmol/LCaCl2,100mmol/LNADPH,300mmol/Ltetrahydrobiopterin,1mmol/Ldithiothreitol,以40mmol/LL3H精氨酸(37kBq/反應液)為反應底物,在37℃下反應30min,用200μL含100mmol/LEGTA的終止液終止反應,反應體系過5cm的Dowex離子交換層析柱,加閃爍液后讀取放射性記數(shù).蛋白定量用Bradford法,NOS活性用每克蛋白秒fmol(即fkat/g)表示.

      1.2.2Western印記檢測iNOS和eNOS蛋白表達IRI組大鼠取左室缺血區(qū)心肌0.2g,對照組大鼠取左室相應區(qū)心肌0.2g,以5∶1(V/m)比例置勻漿緩沖液(含50mmol/LTrispH7.5,150mmol/LNaCl,5g/Lαcholatesodium,1g/LSDS,2mmol/LEDTA,10g/LTritonX100,100mL/L甘油,1mmol/LPMSF,2mg/Laprotinin)勻漿破碎組織.勻漿液于4℃10000g離心15min,收集上清液并用dyebinding(BioRad)方法以牛血清清蛋白為標準測定蛋白濃度.取含30mg總蛋白的各組標本勻漿上清液點樣進行75g/L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Mr135000的iNOS及150000的eNOS蛋白.Mr標準采用預染的彩虹重組蛋白(AmershamInternationalplc,Buckinghamshire,England).電泳后的凝膠通過Western印記裝置(BioRad)電轉移蛋白質(zhì)至hybondC膜(AmershamPharmaciaBiotech,Buckinghamshire,England).轉移膜經(jīng)封閉、與1∶500稀釋的iNOS或eNOSmAb4℃孵育過夜、洗滌、與1∶5000稀釋的HRP標記的兔抗羊IgG室溫孵育1h和第2次洗滌,最后用ECLWestern印記熒光檢測系統(tǒng)(AmershamLifeSciences,ArlingtonHeights,IL)顯色、曝光于X光底片(Fuji,Tokyo,Japan)和顯影、定影.將感光X光片上蛋白條帶應用HPIAS2000型圖像分析系統(tǒng)(同濟千屏影像工程公司生產(chǎn))掃描測定光密度(OD)定量.

      1.2.3RTPCR檢測iNOS和eNOS的轉錄IRI組大鼠取左室缺血區(qū)心肌0.2g,對照組大鼠取左室相應區(qū)心肌0.2g,采用Trizol試劑提取總RNA,以thermoscriptTMRTPCR系統(tǒng)進行逆轉錄和PCR反應.PCR反應采取等量逆轉錄cDNA模板,分別以iNOS,eNOS,βactin特異性引物進行PCR反應.擴增iNOS的引物對為:sense:5′TGGCTTGCCCTTGGAAGTTT

      CTC3′,antisense:5′TCCAGGCCATCTTGGTGGCAAGA3′,預計擴增產(chǎn)物為574bpiNOScDN段,PCR反應條件為95℃5min;95℃30s,60℃45s,72℃1min,共30個循環(huán);72℃10min.擴增eNOS的引物對為:sense:5′TACGGAGCAGCAAATCCAC3′,antisense:5′CAGGCTGCAGTCCTTTGATC3′,預計擴增產(chǎn)物812bp,PCR反應條件為95℃5min;95℃45s,60℃45s,72℃1.25min,共30個循環(huán);72℃10min.內(nèi)對照βactin的擴增引物對為:sense:5′GTGGGGCGCCCCAGGCACCA3′,antisense:5′CTCCTTAATGTCACGCACGATTTC3′,預計產(chǎn)物為540bp,PCR反應條件為95℃2min;95℃30s,60℃45s,72℃1min,共30個循環(huán);72℃10min.PCR產(chǎn)物以含0.5mg/L溴乙錠的10g/L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紫外光照下觀察電泳條帶,用BioRad凝膠分析系統(tǒng)分析結果,結果以光密度值(OD)表示.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均以x±s表示.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心臟IRI時NOS活性的變化單純?nèi)毖?h,心臟NOS活性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變化.心臟恢復血供再灌注0.5h后cNOS活性即開始升高,以2~6h最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但12h后卻迅速下降,3d時活性最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以后逐日恢復,21d時心恢復正常.iNOS活性在對照組心臟表達微弱,再灌注2h后逐漸升高,12h~3d活性達高峰,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以后逐漸下降,7d后基本恢復正常(Tab1).表1心臟IRI后cNOS和iNOS的活性變化(略)

      2.2Western印跡IRI組再灌注0.5h后心臟eNOS蛋白質(zhì)表達即開始升高,2h達到高峰,12h后開始減少,3d時為最低,以后逐漸恢復,21d時恢復至對照組水平,與NOS活性變化相一致.對照組心臟檢測出iNOS蛋白微量表達,但表達量遠低于eNOS,IRI可誘導其表達,在12h后表達逐漸增強,3d時表達最強,隨后逐漸減弱,21d時恢復對照組水平,也與iNOS的活性變化相一致(Fig1,Tab2).表2Western印跡法測定心臟IRI后eNOS和iNOS蛋白表達(略)

      2.3NOSmRNA的基因表達IRI組心臟再灌注早期(0.5~12h)即可誘導eNOSmRNA表達增強,2h達高峰,此后隨著損傷程度加重,其表達迅速下降.3d低于對照組,以后逐步恢復,21d已相當對照組水平.在對照組心臟iNOSmRNA表達微弱,再灌注12h后開始增強,3d達高峰,21d恢復正常水平(Fig2,Tab3).以上eNOS和iNOSmRNA的消長變化與蛋白質(zhì)的表達和酶活力的變化一致.表3大鼠心臟IRI后eNOS和iNOSmRNA半定量結果(略)

      3討論

      eNOS來源的NO具有舒張心血管,抑制白細胞浸潤和血小板的凝聚作用[5],從而對心臟可能起到保護作用.Song等[6]的研究表明,在早期eNOS的過量表達對小鼠骨骼肌的IRI具有保護作用,隨著損傷過程的進展,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損害不斷加重,eNOS表達也相應迅速下降.這可能由于大量心肌細胞壞死和凋亡,導致eNOS的合成減少有關.eNOS的表達隨著心臟損傷修復和心功能的恢復逐步恢復.NO在心肌再灌注損傷中加重心肌損害.缺血再灌注情況下,多種細胞因子上調(diào)巨噬細胞等內(nèi)的iNOS的mRNA表達,立即產(chǎn)生大量的iNOS和NO.過量的NO與氧迅速反應生成大量的氧自由基如過氧亞硝酸陰離子(ONOO),后者可進一步反應生成HO-,NO2,NO3-等,其結果是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7].

      我們發(fā)現(xiàn),單純?nèi)毖?h對心臟NOS活性無明顯影響,再灌注30min后NOS活性即開始升高,2~6h到達高峰,持續(xù)到6h,此后迅速下降,24h降低到正常以下,21d時恢復至正常水平.RTPCR分析發(fā)現(xiàn)eNOS及iNOSmRNA的變化與其蛋白變化相一致.可見在IRI中,早期eNOS的高表達可能參與了早期心血流的調(diào)節(jié),對抑制心血管痙攣、減少炎性細胞的浸潤有關;iNOS參與介導了心臟IRI的炎癥損傷.可以設想,在器官保存過程中或移植后早期使用iNOS的抑制劑,將會減少急性心肌壞死和凋亡以及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對IRI起到保護作用,促進心功能的恢復,為臨床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張榮慶,徐凱,程何祥,等.卡維地洛對缺氧心肌細胞NO生成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3(22):2071-2073.

      ZhangRQ,XuK,ChengHX,etal.Effectsofcarvedilolonnitricoxideproductionbymyocardialcellsduringanoxia[J].JFourthMilMedUniv,2002;23(22):2071-2073.

      [2]許春梅,董衛(wèi)國,余保平,等.低氧誘導因子1α及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炎癥性腸病中的表達[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25(17):1558-1561.

      XuCM,DongWG,YuBP,etal.Expressionof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and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genesin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JFourthMilMedUniv,2004;25(17):1558-1561.

      [3]SuzukiM,SasakiN,MikiT,etal.RoleofsarcolemmalK(ATP)channelsincardioprotectionagainst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mice[J].JClinInvest,2002;109(4):509-516.

      [4]CheungF,SiowYL,ChenWZ,etal.InhibitoryeffectofGinkgobllobaextractontheexpressionof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endothelialcells[J].BiochemPharmacol,1999;58(10):1665-1673.

      篇6

      [中圖分類號] R446.1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c)-063-02

      近年來,隨著對冠狀動脈栓塞及溶栓治療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基礎及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血小板功能代謝及數(shù)量的異常改變,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壓積(PC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和血小板的分布寬度(PDW)等血小板四項參數(shù)為評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在國外已將此作為血小板功能的判定指標[2]。隨著血液流變學的基礎理論和檢測技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對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因素研究、診斷和治療均有突破性進展。冠心病血液流變學研究,日益廣泛深入。本研究選擇了年齡及性別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患者、50例健康人為正常(NC)對照,進行血小板四項參數(shù)及血液流變學變化觀察。以探討冠心?。毙孕募」K?、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血小板四項參數(shù)及血液流變學變化,為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尋找更為有效的保護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1.1 AMI組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5~69(55.26±9.79)歲。

      1.1.2 UAP組共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44~67(53.70±8.62)歲。

      患者均來自我院門診、住院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AMI及UAP診斷標準。均除外高血壓病、腦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肝臟病、腎臟病。檢查前2周內(nèi)未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及鈣通道阻滯劑。

      1.1.3 NC組共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42~46(52.86±8.36)歲,來自本院經(jīng)全面檢查除外各系統(tǒng)疾病的健康人和獻血員。

      1.2儀器

      美國雅增CD-1600血細胞分析儀、重慶大學FASCO-94全自動連續(xù)切變血液黏度快測儀。

      1.3方法

      AMI及UAP患者均在發(fā)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與患者同步采血。抽取肘靜脈血10 ml,放入有EDTA-Na2抗凝管中,混勻,測定血小板參數(shù)。同時抽取5 ml放入有肝素抗凝管中,混勻,測血液流變學指標。每次采血后均在2 h內(nèi)完成全部指標測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AMI組與UAP組PLT均低于NC組(P

      AMI組與UAP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NC組(P

      3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PLT減少,PCT、MPV、PDW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這與冠心病時血小板功能亢進和高血黏滯狀態(tài)是一致的。多項研究證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并發(fā)癥均與血小板數(shù)量及活性異常有關,血小板數(shù)量及流行性異常是心肌缺血損害發(fā)生及加重的重要影響因素,且二者常常同步出現(xiàn)[3]。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冠脈內(nèi)血栓形成是導致AMI的直接原因[4]。血栓形成過程中必然會消耗血小板,引起血小板數(shù)目的變化。血小板數(shù)目的減少可反映血小板在梗死部位的消耗,說明血小板直接參與了心肌梗死的病理過程[5]。MPV、PDW、PCT結合起來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了解血小板聚集能力。結合本實驗結果三者增大,血小板代謝活躍,黏附聚集力增強[6]。血小板功能亢進,則血液黏度增加,血液黏度增高必然引起血流緩慢,組織灌注不足。紅細胞壓積增高,即血液“濃”。隨壓積增大其黏度也必然逐步增高。紅細胞壓積及血液黏度增高提示血液呈高黏狀態(tài),血液紅細胞聚集性的增高往往又加重血液黏度異常增高,血沉愈快表明紅細胞間聚集性愈強,而紅細胞處于聚集狀態(tài)的血液就表現(xiàn)出較高的黏度。血小板的被激活與急性心肌缺血綜合征(包括AMI、UAP、缺血性心臟猝死)的發(fā)病機制間關系密切[7],這是由于:①血小板活化釋放ADP和TXA2等物質(zhì),通過正反饋機制強化或擴展了血小板的聚集,大量的血小板聚集體本身可阻塞小動脈,造成心肌梗死;②釋放TXA2導致血管痙攣;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可增加血液的黏度和血管阻力,加重心肌缺血。本實驗結果還提示血液黏度與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UAP是穩(wěn)定型勞累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UAP血液流變學異常,可反映AMI發(fā)生之前血液黏度已經(jīng)升高,但低于AMI發(fā)生時。血液流變學改變出現(xiàn)于心肌梗死發(fā)病之前,往往也是出現(xiàn)于其他一些臨床先兆癥狀之前的最早表現(xiàn)。因此,血小板參數(shù)、血液流變學指標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四項參數(shù)和血液流變學推測,可作為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也可做為心肌梗死發(fā)病先兆的監(jiān)測指標。

      [參考文獻]

      [1]Ross R,Glomset JA.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N Engl J Med,1976,295:369.

      [2]Small BM.Diagnosis or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by analysis or 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J].Am J Clin Fath,1981,76(5):685-691.

      [3]李星,郝玉明.血小板與缺血性心臟病[J].心血管病學進展,1995,16(5):296.

      [4]Fuster V,Badimon L,Cohen M,et al.Inaight into the pathogesis or acute ischemic syndromes[J].Circulation,1998,77(6):1213.

      [5]潘宜智,吾柏銘,洪小蘇,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數(shù)目的變化[J].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5,34(1):19.

      [6]史功,劉玉蘭.54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血小板指數(shù)的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1996,11(4):187.

      篇7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制定適合學生自身的教學計劃。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把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zhì)放在教學的首位。因此,我們化學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業(yè)務能力,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不應該教授死的教材內(nèi)容,要能夠根據(jù)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一節(jié)中的“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內(nèi)容,在備課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新的教科書中簡化了“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概念,并且沒有出現(xiàn)物質(zhì)的量與微粒數(shù)以及與物質(zhì)質(zhì)量有關的計算題。如果我們不注意到這一點,那么后邊的教學就無法進行。如果我們在備課時能夠對“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概念加以簡單介紹與講解,學生在這一問題上就能夠有所認識。

      2.教學要以學生為本

      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應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因此,我們的教學要從學生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若能主動學習,教學效果便會很好。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有意識地設置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教師僅僅是自己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死氣沉沉。教師提問,學生也沒有反應,這樣的教學何談發(fā)展,何談能力呢?我們一定要使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想盡一切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想學、樂學、主動地學,這也是我們的教學目的。

      我們的教學要使學生的“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學生自己想學時,便主動地找教師、找同學幫助,上網(wǎng)、查資料,會尋找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學生,備出的課要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想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科學、合理地去思考、判斷和創(chuàng)造。教師要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更多地成為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收獲,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明確自己的差距和前進的方向,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充分利用化學實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其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直觀,易于學生理解,更可以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化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實驗教學正是可以達到這一點。

      隨著高考實行理綜考試的形式,實驗題在高考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每一名化學教師都應重視實驗教學,不僅要做演示實驗,還要組織學生多做探究型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新課程標準最注重的就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育”也越來越多地被灌輸?shù)街袑W教學中。我們化學教學也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教育的長遠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校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chuàng)造溫馨、愉快的教學氛圍

      學生在輕松的心態(tài)下,更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并且能夠放下思想包袱,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允許學生自由提問、回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仔細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要積極對待學生回答的問題,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鼓勵,激發(fā)其學習的自信心;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要及時地給予正確的引導,切忌冷嘲熱諷。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篇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教育應該以人(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求英語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特別強調(diào)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币虼耍谡n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為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尤其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自尊心。因為沒有對學生的尊重就不會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善于賞識和鼓勵學生,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必須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以發(fā)展的眼光客觀、公正的看待和評價學生,能充分認識到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主體,相信學生能行。教師必須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學校中應該參與的各種活動,并積極落實服務學生的意識。教師必須意識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而教師服務的對象當然也必須是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貫穿于一切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當好學生的參謀,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為學生的主動發(fā)展鋪路架橋,提供服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使用英語的國家)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最終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準確設計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主,教學過程必須突出學生學習語言的實踐性,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來練習,同時盡可能實用英語來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圖片、教師姿態(tài)語來引導學生感悟英語。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必須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學模式應該以學定教,即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為核心、以任務型等教學活動為主線和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并充分利用文本資料、音像教學素材來豐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朗讀、表演、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和內(nèi)化,并學會學以致用。尤其是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教學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關注學生學習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和保持,尤其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這里恰當使用分層次教學來因材施教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不同的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發(fā)展速度等都是不同的。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因材施教,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層次教學,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引導不同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活動能獲得符合自己學情的不斷進步,從而使學生學有所得、日有所進。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應該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能的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隨著教學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學生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定期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分析與評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狀態(tài)、學習現(xiàn)狀等綜合分析,把學生分成動態(tài)的不同學習群體,并設計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施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增強自己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自覺性,鼓勵學生力爭上游、鼓勵學生后來居上,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發(fā)展。

      三、關注學習評價,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過于看重結果,過于重視總結性評價,從而或多或少的影響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學習過程,同時明確告知學生:只有不斷地長期的練習與模仿,才能學好語言類學科。只要過程能堅持,最終結果會令人滿意的。學習不僅要看最終的學習效果,更要看平時的學習過程。而我們平時的大部分評價其實是屬于過程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不足,要學會從問題中找到促進自身發(fā)展、提高和成長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明確,評價的目的是促進發(fā)展,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關注個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并反思自己,積極改進學習策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讓學生學會自評和小組互評,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學會反思并改進自己的學習。同時,教師也必須正確運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科學評價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并積極改進自身教學,使評價成為促進自己和學生發(fā)展和進步的階梯。

      參考文獻:

      篇9

      當前的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化學教學進行了重新定位,對不同板塊知識的教授提出了不盡相同的要求,以保證學生在獲得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同時,知識水平能達到素質(zhì)教育所要求的程度。例如,對化學實驗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這兩部分內(nèi)容,根據(jù)該內(nèi)容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要求分為常識性介紹、了解、理解、掌握四個不同的層次。此外,教材在內(nèi)容編排上順應新課標的理念、原則及要求,刪去了一些次要概念,降低了理論要求,并添加了一些如金屬、有機物、“溫室效應”、白色污染、軟硬水、清潔能源、化肥、農(nóng)藥以及化學與人類的關系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社會以及科技的關系。教師應該明確,在新課程改革下,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始終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其他一切素質(zhì)都以其為前提。

      二、加強科學引導,注重對學生化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生處于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他們化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著重從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去著手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

      1.觀察能力?;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礎,它不是單一的感官上的觀察,而是集觀察、思維等為一體的智力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能動的、客觀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現(xiàn)象入手,揭示事物微觀變化的本質(zhì),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觀察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中,教師應巧借各種契機,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去進行觀察,使他們學會科學地觀察事物。

      2.實驗能力。實驗能力是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必備的一種能力,它是指學生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有目的地進行化學實驗,認識并發(fā)現(xiàn)化學規(guī)律的能力。通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能力包括實驗操作能力,推理、計算,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及對實驗結論歸納總結、準確表述的能力等。在當前課改形勢下,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掌握如何正確使用、操作實驗儀器和設備;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方法,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準確的觀察、記錄;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結論,填寫實驗報告。這克服了過去化學教學只重視理論、不重視實驗教學的弊端,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件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yǎng)他們科學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3.思維能力。一般來說,思維包括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推理,以及動態(tài)思維、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等。新教材正確處理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順序的關系,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教授化學實驗的初步知識時,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從宏觀實驗現(xiàn)象深入到物質(zhì)微觀結構的本質(zhì),通過提問、引導,概括出化學實驗的本質(zhì),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4.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下化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學會知識,還要使他們“會學”。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創(chuàng)新不斷涌現(xiàn),如果學生不能掌握自主學習的本領,就難以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立足。

      三、抓好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實驗是化學的魅力所在。直觀、生動的實驗現(xiàn)象,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還能促進他們獲取和靈活應用化學知識,更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學有所獲的情緒體驗。新課標指出,化學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要求學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化學實驗,做好引導工作,對于一些難度不大的探究實驗,可以放手讓學生來做,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篇10

      小學肩負著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任,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初等教育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各所小學都在不斷地深化教學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管理水平,以便完成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歷史重任。那么如何優(yōu)化教學管理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完善和制訂教學質(zhì)量評估體系

      為了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各學校還可以制訂教學質(zhì)量評估體系,如聽課制度、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針對這些制度在實際運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制定配套的措施。如針對聽課制度,學校對于教師的聽課記錄采取在學期中間進行檢查的方法,這種方法不能確保教師完成規(guī)定的聽課任務,因此可采取不定期抽測檢查的方法,讓教師重視聽課制,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教學督導制的實施確實保證了理論課教學的質(zhì)量,但是由于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督導,使實習工作質(zhì)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所以應健全教學督導制,補充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的制訂,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及質(zhì)量,因而在制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顧慮和想法,評教內(nèi)容設計要合理,從而獲得學生真實有效地評價。

      二、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

      規(guī)章制度是實施教學活動的有力依據(jù),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并要適合各小學的實際情況。制訂這些規(guī)章制度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措施,落實到文本和實際操作中去,做到有“規(guī)”可循,有“規(guī)”可依。在規(guī)章制度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對原有完整的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貫徹,充分體現(xiàn)規(guī)章制度的完整性。如在獎學金制度時,一定要做到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生實際家庭情況的雙結合,做好調(diào)查工作,不能只顧其一,而使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不完整。另外,在制訂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時候,要充分考慮和分析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確保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性,起到對教學活動的引導作用。比如,針對學校的教學檢查制度還應制訂配套的獎懲措施,確保教學檢查的順利進行,杜絕對各項檢查的敷衍和不認真的態(tài)度出現(xiàn),達到檢查的目的。

      三、合理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建設穩(wěn)定的隊伍

      合理配備人員數(shù)量是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wěn)定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根據(jù)辦學規(guī)模擴大、在校生人數(shù)增加的實際,制訂教學管理人員配備數(shù)量標準,給教學管理部門補充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數(shù)量上滿足工作需要;其次,開展定崗定編工作,從學校實際和規(guī)范教學管理、加強教學改革需要出發(fā),經(jīng)充分論證后,核定教學管理工作崗位和職位人數(shù),按崗位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同時明確崗位職責;再次,根據(jù)學校辦學發(fā)展規(guī)劃和發(fā)展態(tài)勢,制訂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然后按規(guī)劃補充、配備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wěn)定發(fā)展。

      四、推行學分制,轉變教育觀念